圣    山

 必有许多国的民前往,说:“来吧,我们登耶和华的山,奔雅各神的殿。”

 

 

 

走向渊源— —现代汉语学术语境中的圣经研究




 

 

游 斌博士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


 

 


 

 几年前,与一位热心中国学界基督教研究的人士交谈,得知彼此的研究领域后,他问道:「在中国的大学里面,还能进行圣经方面的研究吗?」这个问题,实实在在地质问着现代汉语学术语境中圣经研究的生存根基:圣经研究的学术热情到底要定位在哪里?面向汉语学术界的圣经研究如何可能?

  是啊,这是一个后现代之风狂吹的时代,我们不仅需要重新理解自己的现代传统,还需要重新理解我们的老传统,最后并需要对真正的原初文本重新作出理解,即对《圣经》作出真正的研究。

  这样说来,圣经研究不仅出自于对现代学术语境的关切,更出自于对古代渊源的信心。《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文本,曾经为第一代的基督徒提供了第一缕的智能之光。但是,当它经历了传统的流变和现代批判之后,它的光明已被弄得支离破碎,或是晦暗不明。要找到能应对今天五花八门的现代、后现代问题的真正智慧,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回到原初文本,将它本来的、完整的、一体化的意义发掘出来。我们可以称之为「圣经渊源」。在它的视野之下,才能把流行的「传统-现代」、「中国-西方」、「儒教-基督教」的二元景观最终打破,而进入永恒真理的探求之中。

  因此,用一句话来概括现代汉语学术语境中的圣经研究,其意旨就是要「走向渊源」。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面对的《圣经》只是一个文本,而文本并非就是渊源;更为重要的是,《圣经》就其作为文本而言,亦是一个多重传统的堆聚和重迭,而我们要走近的渊源显然不能等同于这些分散的传统。旧传统并不等于真精神。那么,要走向《圣经》的渊源,我们可能的路径何在呢?

  海德格尔(M. Heidegger)对渊源与传统的关系曾有精辟的说明,他说:「传统把承袭下来的东西当作是不言自明的,并堵塞了通达源始『源头』的道路,而流传下来的许多范畴和概念,有一部分本来曾是以真切的方式从这些源头汲取出来的。传统甚至使这样的渊源被遗忘掉。传统使人们以为甚至无须去了解一下是否有必要回溯到渊源中去。」一方面,传统将渊源显现出来,另一方面,它又遮蔽着渊源。要走向渊源,就要去除传统的遮蔽,将这一渊源本真地呈现出来。因此,圣经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将《圣经》中诸多传统对渊源的遮蔽去除,这是「去蔽」的现象学。

  去除传统对渊源的遮蔽,并非是对传统本身的去除。毋宁说,这是将传统的积极意义揭示出来,即一定的传统都是渊源的逻辑结果和历史呈现,是渊源的实体化、现实化,「去蔽」的结果亦是找到呈现在传统中的渊源。它对传统的批判、消极意义始终是隐而不露的、间接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渊源在后来的传统中以更本真的方式呈现出来。耶稣对上帝之道的人类史的阐明,从时间上说是《圣经》的新传统,但在逻辑上它则更本真地呈现了隐藏在《创世纪》中的圣经渊源,打破了只局限于民族史内解说上帝之道的希伯来传统。

  从传统中走向圣经渊源,或者可以称之为「释义学的圣经研究」,这是我们走向圣经渊源的第一步;但是,在现代汉语学术语境下的圣经研究,还有更重要的一步,就是让这一圣经渊源走向中国思想语文,并化身其中,这是圣经渊源的重生之路,或者可以称之为「生成论的圣经研究」。圣经渊源之活力所在,即在于它有自我演化、不断更新的能力。它能够而且应该化身于这一陌生的中国思想语文之中,形成新的基督教思想传统。

  这时,真正的问题发生了。我们之所以说有一个圣经渊源,是指它有一个实质性的、不可更改的意义。它不是形成于解释之中,是一个解释学的结果,而是形成于解释之前,是解释学的前提。就此而言,它是一个硬绷绷的实体,而不是风一般的精神。与此同时,中国之思想文化,是世界几大富于原创性的文化体系之一。它内在而又独立地有着自己的渊源,有着自己的原初意义结构。因此,圣经渊源进入中国之思想语文,说到底也就是进入中国文化这个渊源之中;汉语语境下的圣经研究,说到底也就是处理这两个渊源之间的关系问题。就渊源所指的是一个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实体而言,它们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始终处于紧张和冲突之中。圣经渊源进入中国文化,必将胀裂中国文化的原初意义结构,而其自身亦将始终承受中国文化之渊源所带来的压力,处于随时裂变的危险之中。但是,正如在西方历史上,圣经渊源与希腊渊源间的永恒张力和冲突构成西方文明的生命,在中国历史上,耶儒之间始终存在的抗争和挑战是中国思想的原动力一样,这种圣经渊源与中国渊源之相互胀裂亦将是未来汉语基督教思想的活力之源。

  现代汉语学术语境下的圣经研究将是一次「走向渊源」的思想行动,但它走向的决非是光秃秃的「渊源」。圣经渊源之原创力在于它能在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衍生出形形色色的传统,这些传统乃是它的栖身之地。同样,圣经渊源走向中国文化语境之时,亦是这些传统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重生之时。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圣经渊源,决非孤零零地居于一隅,而是活泼地栖身于彼时的中国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长成丰满的文化身量。

  圣保罗对成长于希腊文化背景之中的哥林多人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圣灵能够造就全新的个人质量,圣经渊源也必将在汉语语境中造就全新的文化质量。这就是圣经研究在现代汉语学术语境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