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评论网:中华政制之道 网站首页|公法新闻 | 公法专题 | 公法评论 | 公法经典 | 公法案例 | 公法论文

公法时评 | 公法文献 | 资料下载 | 西语资源 | 公法书目 | 学人文集 | 公法论坛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公法评论网全新改版,请继续支持本站。浏览旧站请进入:经典旧站。欢迎投稿,欢迎推荐文章:在线投稿系统
全站搜索:
热门文章
本站推荐
相关文章
·应星:“以史解经”与中国共产主义文明研究的整全性路径
·应星 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1921—19
·章永乐:“门罗主义”话语在近代中国的“下行”
·王湘平:论范仲淹的宗法思想与义庄信托机制
·谢冕:永远的校园
·金冲及:较量——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初阶段
·张皓:蒋桂南撤之争与解放军战略大追击
·范亚峰:龚祥瑞先生安息
·吴戬:试论牟宗三历史哲学对船山思想的融摄
·许成钢:毕生的启蒙者:纪念许良英诞辰100周年,兼论人权-产
·余世存:王康:痛苦的中国知识分子代表
·杨度创作的对联欣赏
·夏勇:纪念林向荣老师逝世十周年
·李泽厚:关于八十年代
·李泽厚:八十年代“中国文化书院”忆往
·彭小瑜:被忽略的那个中世纪欧洲
·汤浩 朱汉民:湘淮军集团的同源异流:一个理学文化视角的比
·李华瑞:“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
·李华瑞:日、美、中对“唐宋变革”论的认识与反应
·张国刚:论“唐宋变革”的时代特征
·庞松:高岗、饶漱石问题研究述评
·吴小娟:我的丈夫杨小凯
·刘统:红军长征是多面化的,历史真实不应掩盖
·王克明:冯友兰临终谈毛泽东
· 许纪霖:汪精卫之谜终于被解开了
新站信息统计
·共有文章:2860篇
·共有评论:1135条
·文章阅读:3110027人次
·今日更新:1篇
公法史论
当前位置 :主页 > 公法史论 > 列表
 
公法史论郭学明:《大宪章》的起源与启示
2014-11-14 经济观察报观察家 平静舒缓的泰晤士河是一条忙碌的水道,不时有游轮和驳船驶过。关于泰晤士河的航行,有一条已经执行近800年的规定。1215年签署的英格兰《大宪章》(Magna Carta)第33条规定:泰晤士河以及英格兰所有河流上的一...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11-14 16:42:01 点击:239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冯克利】保守主义的法学来源
来源:天则双周论坛 2014年9月18日 张曙光: 今天是天则所第507次双周论坛。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冯克利教授,山东大学的教授,原来是社科院的。冯克利教授主讲题目是柏克保守主义思想的法学来源,是思想史的题目。今天我们也请了几位这方面研究的大家来一起讨论,...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11-11 13:57:02 点击:143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中监委调查组组长李坚:亲历1961年安徽饥荒调查
2014年10月17日15:27中国新闻周刊微博 收藏本文 李坚亲历这次调查。那个年代,身处京城的我不可能明白这一切狂热行为的后果是什么,也想象不到中国的基层百姓将会为此付出何等惨痛的代价。中监委的造反派们对我最为愤怒的一点就是:我估计了一个庞大的死人数...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10-27 21:40:52 点击:566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陈子明:荆棘路 幸福路——银婚感怀
2007年1月,对我和之虹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五十五岁生日,之虹五十岁生日,我们俩的银婚纪念日,都在这个月里。回顾我们并肩走过的四分之一世纪,不禁感慨万千。这是充满艰辛与苦难的岁月,也是充满甜蜜与温情的日子。 (一) 我和之虹恋爱期间,我在读研究生,她在上...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10-22 16:25:51 点击:613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萧象:毛泽东思维的短板——以文革发动为说明
考察文革发动,一个被人忽视了的历史细节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就是毛泽东首次使用文化大革命这一用词的时间。 众所周知,文革为毛泽东亲手发动和领导。从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文革序幕,到66年5月16日北京通过...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10-21 11:37:18 点击:529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黄克诚:我所知道的庐山会议
来源:《黄克诚自述》 毛主席还说:整人就是要整得他睡不着觉,要触及灵魂深处。说彭:你组织性、纪律性很差,你有个说法,只要有利于革命,专之可也。打朱怀冰等,时机紧迫,还可说专之可也,打百团大战,为何也不先报告请示一下?人们说你是伪君子,你历来就有野心。 1...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10-21 11:19:53 点击:649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胡治安:知名民主人士的中共党籍问题
2014年9月11日 09:47 交叉党员是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领导党,而八个民主党派,叫做参政党、友党。而在民主党派中,有相当数量的成员,同时又是共产党党员,人们称这两栖党员为交叉党员。 这种交叉现象的存在,原因是复杂的。首先是一些...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09-11 13:27:58 点击:424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余英时:追溯中国的诗史观——《文革诗词钩沉》序
梅振才先生是一位充满着社会关怀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修养深湛的古典文学的爱好者。以上两重条件中任何一项都是不易取得的,而梅先生兼而有之,真是难能可贵。正因为他二美并具,我们今天才有幸读到这部《文革诗词钩沉》。 读者如果想对《钩沉》有深一层的理解,首先必须细...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09-07 17:28:03 点击:422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杨奎松:新中国成立初期清除美国文化影响的经过
1951年2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接收燕京大学,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资料图片) [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大任务,就是巩固新生政权。当时对新政权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实力强大并继续与中共为敌的美国政府。新中国在外交上,实行了与苏联结盟的战略;在政治...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07-08 11:32:37 点击:305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郭玉闪:自由是封锁不住的
2014-05-28 郭玉闪 蓝天读书社 1 若干年前,当我还在北大校园读书时,苦闷无比,彷徨无地。那时的北大,三角地尚未被拆,但贴的最多的是广告帖子、出租房屋、求购二手自行车等等,少有什么有质量的信息,讲座倒也不少,可最受欢迎的多半是商业讲座,教人怎么...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05-28 08:16:25 点击:795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洪振快: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
2014年第5期 炎黄春秋杂志 最近几年,关于三年困难时期到底饿死多少人,有很多争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研究认为那三年发生了大饥荒,非正常死亡人数可能高达三千万人。但也不断有人提出异议,不仅否定饿死三千万,认为那是重大谣言,甚至否定发生过大饥荒。比如,中国...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05-26 11:48:39 点击:845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蒋健:《“571工程”纪要》遗留之谜破解
1971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印发林彪集团反革命政变纲领《571工程纪要》的通知中说:中央在审查林陈反党集团案件中,从林彪的儿子林立果在北京空军学院的秘密据点里,查获了林彪一伙制定的反革命政变纲领《571工程纪要》。这个《纪要》证明,林彪一伙发动...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05-20 15:47:25 点击:6850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原副总理纪登奎夫人、老革命王纯访谈录
今年九月我在京参加纪念毛主席忌日活动前一天,我会见朋友徐海亮时,才得知纪登奎的夫人王纯离开人世,虽然我知道她有许多病,享年89岁以不容易,但我还是很难过。 笔者与王纯见过两面并深谈过三个小时,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是知道党内不少机密并有自己独到见解的人。...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05-12 16:24:36 点击:1987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吴思:要学会煮熟一锅“夹生饭”
我对民国史一知半解,看了这个书(《共和中的帝制:民国六年,中国社会的两难选择》),觉得很好看,看得津津有味,所以翻开了就放不下,就看完了。看完了以后,原来很零碎、很破碎的形象,还有点小丑和莫名其妙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我甚至认为那会儿我可能也会拥护复辟的。...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05-04 12:38:54 点击:414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局外人:胡耀邦下台与八十年代的政治潜规则
http://www.china-review.com/lishipindaoa.asp?id=33389 局外人 光阴荏苒,耀邦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四个年头了,那些年、那些事,依然历历在目,一想起来,不免的心酸惆怅,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耀邦是一个优...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04-17 11:38:14 点击:1220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幸存者忆“夹边沟”劳改生活:曾狼吞虎咽吃人肉
盐河人家 于 2013/1/25 15:36:22 发布在 凯迪社区 史海钩沉 2010-12-06 14:14:45 http://www.iyaxin.com ; 来源: 人民网 右派们的遗骨被后来接管农场的坦克部队集中掩埋在一个沙包里。50年前的惨...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04-17 09:07:27 点击:606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吴思:林彪笔记中的官场策略
在给杂志编稿子的时候,看到了共和国历史上正反两个有意思的故事。一个是《安徽日报》前副总编黎洪写的《我也批过彭德怀》,一个是《林彪与个人崇拜》。 黎洪的短文读来有一种痛彻肺腑的力量。他说,当年他仔细研读庐山会议文件,对批判彭德怀的决定怎么也想不通。他认为彭...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04-01 11:30:17 点击:620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金观涛 刘青峰:试论中国式的自由主义
从胡适对戴震哲学的推崇讲起 我们这篇比较胡适实验主义和戴震哲学的文章,是力图探索中国式自由主义的起源及其特征。表面上看,我们提出的命题完全没有意义。因为自由主义源于西方,谈自由主义在中国的起源是张冠李戴;我们至多只能讲,中国文化中那些有利于接受西方自由主...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03-24 12:53:08 点击:312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金观涛:八十年代的一个宏大思想运动
作者:金观涛、马国川 一代人的探索 经济观察报:你原来是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学生,是什么机缘使得你的兴趣转移到了人文社会科学? 金观涛:机缘就是文化大革命。一场巨大的社会变动对于一个老年人和正在成长的青年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学时期,我的整个兴趣都在自然...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03-13 08:54:15 点击:435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鲜为人知的残酷历史:红军长征时万人大屠杀真相
1935年,红军长征后留守中央苏区的前红军代总参谋长龚楚投敌,成为红军第一叛将。事件起因是,红十二军参谋长林野夫妇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遭自己人背后用大刀砍杀,为保证长征时没人逃跑及投降竟进行万人坑大屠杀。这些令人胆寒的残酷肃反,令龚楚对中共失去信心。上海财...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02-07 12:58:22 点击:3475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刘梦溪:大师与传统
刘梦溪在凤凰世纪大讲堂演讲的文字稿本 1 距今80年前,也就是1927年6月2日,上午10时,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山、逊位皇帝溥仪的老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杀。 死的时候,他只有51岁,正当学术的盛年。 这一事件,震动了中...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01-22 11:10:49 点击:322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徐友渔:简论李慎之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
李慎之先生逝世后,人们表达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其广阔和深刻,远远超出了想象。李慎之的意义不仅是一个道德形像,他的思想具有一个时代的代表性,对于争取自由和民主、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其年龄、地位、经历相似的当代优秀知识分子相比,李慎之思想...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01-21 10:32:23 点击:345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丁学良 :徐景贤是个“好教师”-- 读他的最后回忆
这里的 徐景贤 并非香港或内地某所大学的教授,而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皆知名、上海皆听命的 毛主席的好学生,外号 徐老三 者,即在上海权力系统中仅次于张春桥和姚文元(这二者绝大多数时间在北京直接为毛泽东江青效命)、官至中共中央委员和上海市委书记。这里称...
作者:admin发表于:2014-01-17 19:38:59 点击:626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杨奎松: 汪晖《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一文纠
以论带史的尴尬 杨奎松 发表于2013-12-29 07:42 一周前,当一位青年同事问我读没读过汪晖《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这篇文章,并希望我能批评一下该文时,我还觉得有些诧异。一是不明白汪晖怎么会论到朝鲜.. ■ 今天任何想要发挥自己...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12-29 11:36:18 点击:744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萧延中:读懂毛泽东必须先懂墨法儒三家
记者: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在中国,毛泽东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称谓,他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概念化、范畴化了。在某一历史阶段甚至是今天,他是大家共同认同的价值中心,是权威的象征。您能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帮我们理解下毛泽东现象吗? 萧延中:我在1988年的小...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12-27 12:12:19 点击:438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李锐:回忆毛泽东二三事
毛泽东在改版座谈会上第一个发言(还做了手势):我晚上看书,点两根洋蜡;我穿斜纹布,吊口袋。为什么他说要点两根洋蜡呢?那时候生活困难,大家都点的油灯,即菜油小灯,办公室有煤油灯。毛泽东说他点的洋蜡是进口的,斜纹布也是进口的,只有中央高层的人才穿着。 服务员...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12-27 12:05:38 点击:881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吴强:AK47的山寨主义政治
吴强 昨天 20:18 分享 (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3真是一个奇怪的年头,从陈平到武元甲再到曼德拉,这些20世纪亚洲和非洲的游击战英雄先后去世,自己也一一写了悼文。未想,到年底的最后一周,圣诞节前夕,AK47的发明者卡拉什尼...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12-25 09:11:24 点击:402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余英时谈毛泽东
余英时认为毛在三个时期主要是地位不同,因此表现也不同,但他内心追求的东西是一致的。 近年来,中国官方对于毛泽东的态度一直陷于褒贬两难的困境:一方面,毛泽东是中共王朝的始皇帝,如果不加以褒扬,则等于否定了这个王朝的合法基...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12-18 08:49:22 点击:5156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余世存:蒋家:两代王朝五世而斩的家族命运
余世存的共识网思想者博客 促使我来写这篇文章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2012年9月15日的示威游行。那一天在中国几十个城市同时爆发了反日游行,虽然它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合理性,但它的内容和表现几乎乏善可陈,它称得上一次对弱势民众和商家的打砸抢。它带来的...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12-13 13:13:27 点击:588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炎黄春秋:《甲申三百年祭》原来是郭沫若逢场作戏之作
作者:斫岩 1944年,明朝灭亡300周年。这一年,郭沫若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说崇祯和李自成的史论:《甲申三百年祭》。 这篇文章取材偏狭,观点陈旧,推理失据,逻辑混乱。在郭沫若的全部著作中,应属低下之品。文章发表以后,在重庆,在学术界没有引...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11-04 14:35:31 点击:677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评论网建于2000年5月26日。本网使用资料基于学术研究之目的,如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范亚峰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投稿,欢迎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00 - 2012 公法评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两足行遍天地路,一肩担尽古今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砥砺意志,澡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