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评论网:中华政制之道 网站首页|公法新闻 | 公法专题 | 公法评论 | 公法经典 | 公法案例 | 公法论文

公法时评 | 公法文献 | 资料下载 | 西语资源 | 公法书目 | 学人文集 | 公法论坛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公法评论网全新改版,请继续支持本站。浏览旧站请进入:经典旧站。欢迎投稿,欢迎推荐文章:在线投稿系统
全站搜索:
热门文章
本站推荐
相关文章
·应星:“以史解经”与中国共产主义文明研究的整全性路径
·应星 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1921—19
·章永乐:“门罗主义”话语在近代中国的“下行”
·王湘平:论范仲淹的宗法思想与义庄信托机制
·谢冕:永远的校园
·金冲及:较量——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初阶段
·张皓:蒋桂南撤之争与解放军战略大追击
·范亚峰:龚祥瑞先生安息
·吴戬:试论牟宗三历史哲学对船山思想的融摄
·许成钢:毕生的启蒙者:纪念许良英诞辰100周年,兼论人权-产
·余世存:王康:痛苦的中国知识分子代表
·杨度创作的对联欣赏
·夏勇:纪念林向荣老师逝世十周年
·李泽厚:关于八十年代
·李泽厚:八十年代“中国文化书院”忆往
·彭小瑜:被忽略的那个中世纪欧洲
·汤浩 朱汉民:湘淮军集团的同源异流:一个理学文化视角的比
·李华瑞:“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
·李华瑞:日、美、中对“唐宋变革”论的认识与反应
·张国刚:论“唐宋变革”的时代特征
·庞松:高岗、饶漱石问题研究述评
·吴小娟:我的丈夫杨小凯
·刘统:红军长征是多面化的,历史真实不应掩盖
·王克明:冯友兰临终谈毛泽东
· 许纪霖:汪精卫之谜终于被解开了
新站信息统计
·共有文章:2860篇
·共有评论:1135条
·文章阅读:3110027人次
·今日更新:1篇
公法史论
当前位置 :主页 > 公法史论 > 列表
 
公法史论李泽厚:青年毛泽东
不管你是爱是恨,是赞扬还是批判,毛泽东比任何其他人物在中国现代留下了远为庞大的身影。这身影覆盖了、主宰了、支配了数亿人和几代人的生活、命运和悲欢【与中国近现代一些政治大人物如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有所不同,毛主要是以其通过政治树立的思想权威做了这种主宰和...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10-29 17:18:10 点击:663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杨奎松:蒋介石的智与不智
从1945年12月到1946年7月,前后不过半年左右,国民党当局在昆明、重庆和南京三地,接连四次用暴力打杀异议人士,制造了一连串血案。这些血案不仅没有压制住异议者的声音,反而严重地损毁了国民党自身的政治形象。面对接连发生的这类政府暴力事件,身为最高领导人...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10-19 12:20:06 点击:532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宋永毅:文革周恩来:一个被掩盖了的形象
不时听到有人抱怨目下众多的纪实文学曲解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真实。其实,只要稍加留意,文革史的读者们已不难分辨出它们中的文学性与历史的真实性之间的区别。事实上,这些纪实文学的作家们也并不讳言他们的文学虚构。在我看来,更大的曲解来自某些貌似非常历史而实际上悄悄...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10-15 11:37:05 点击:3391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李猛:孟德斯鸠论礼与“东方专制主义”
关键字 李猛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东方专制主义中国礼教礼政体类型专制国家 现代西方思想对中国传统围绕礼的生活方式的批评,沿着相反的两个方向展开:一方面,现代西方思想批评中国传统缺乏精神的高度,欠缺现代主体基于反思性的自我意识所具有的超越精神和普遍性;但另一方...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10-14 17:26:24 点击:401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莫之许:天下未乱蜀先乱——为什么四川曾经那么特殊
作者:莫之许 如今的武侯祠,已是城市的中心区域,里面的历代楹联中,要数赵蕃的最为知名: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联中用典,皆为武侯故事,也反映出四川地处边陲,有别于中原的民情。 民间俗话中,对此也有反映,最著名的...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10-10 11:52:09 点击:606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朱学勤: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马共漫谈——题目为编者加)
在马来西亚,我见到了久想见面的一群马共游击队老战士。座谈中,目睹这些昔日在丛林里昼伏夜出的军医、冲锋枪手,慈眉善目,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暴戾之气,不禁暗暗称奇。只是问及如何看待中国的文革和改革时,他们有所回避,反复说:我们怀念毛主席,他是真正国际主义者,履...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10-09 11:43:08 点击:674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金观涛、刘青峰:试论中国式的自由主义──胡适实验主义和戴震
本文为我们接受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资助的研究课题中国近代自由主义起源与发展之观念史研究──从乾嘉到五四研究计划的一部分,在此说明并致谢。 不可否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近20年来最常用的政治术语,其语境是突出中国与西方或苏联东欧式社会主义的区别。我...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10-08 08:42:30 点击:1371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惊出一身冷汗:毛泽东、周恩来令人胆寒的三句话
转自文学城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9/30/2696474.html 毛泽东、周恩来作为中共党史中最具代表的政治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关心中共党史的人们最关注的话题。虽然官方隐藏了许多机密文献,但我们通过...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10-01 19:19:58 点击:18849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高华:“林彪事件”再调查
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震惊中外,中国政府不久就发布了〈1971〉57号文件等一些相关材料,对此事件加以解释,但是基本的档案至今仍未开放,而多年来海内外许多学者对此事件抱有强烈的研究兴趣,近年来更有一些反思性文章问世,当年和林彪事件有涉的一些相关人员及...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9-18 08:23:55 点击:8255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章永乐:近代中国宪政建设中的政治吸纳/整合缺位——以1914
章永乐 北京大学法学院 讲师 关键词: 政治吸纳/整合/中央集权/共和 内容提要: 自从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清王朝的军权与财权出现了下移,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急剧下降。这一趋势与欧、美、日同期发生的行政集权趋势是背道而驰的。这一逆向运动使中国付出了在激烈...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9-17 08:05:59 点击:801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王奇生:近代中国“党军”的起源
本文摘自王奇生:《中国近代通史(第七卷):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标题为编者所拟,原文标题:黄埔军校与党军的创始 孙中山认识到,要以党治国,先要以党建国,而以党建国不仅需要一个健全的革命政党,还有赖一支为革...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9-17 07:21:40 点击:858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吴思:官家主义社会转型困难
【编者按】中国社会转型的基础是什么?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什么?8月21日晚7:00,腾讯希格玛小剧场,作家、历史学者吴思做客燕山大讲堂,发表了题为《社会转型危机及应对》的演讲。吴思把秦汉以来的中国社会称为官家主义社会,中国经历世族官家主义小农官家主义地主...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8-31 11:58:32 点击:516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张灏:转型时代中国乌托邦主义的兴起
本文旨在探究乌托邦思想在近现代的转型时期(1895-1925 )兴起的过程,它兴起的背景是转型时代的两个语境:一、双重危机:传统政治秩序解体的危机与文化基本取向脱序危机;二、传统思想的擅变与西方文化流入的互动。乌托邦思想在这时期的发展可分为两型:软型与硬...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8-15 13:31:34 点击:444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钱理群:毛泽东新评
有一穜观点,认为在一九六八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以后,或者到一九六九年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我们的历史叙述还是想延续到一九七六年的天安门群众抗议运动和随后毛泽东的去世、江青集圃的覆灭,而把一九六八至一九七六年视为文革后期。文...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8-10 14:14:33 点击:758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徐剑梅:曼德拉怎样成为历史中的英雄
徐剑梅 题记: 纳尔逊曼德拉曾说:人类讲及自己时会流于夸大,所以我将留给历史学家和专家去夸大其辞。 历史学家,以及担负记录即时变成历史的新闻职责的媒体人,理应尽一切可能避免夸大其辞。即便本着这样的初衷,在努力还原历史情境里的这位非洲奇男子时,内心深处的敬...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7-22 23:14:45 点击:260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赵法生:探寻实现公天下之路——读吴稼祥《公天下》
来源于 财新《中国改革》 2013年第7期 出版日期 2013年07月01日 | 评论(1) 作者解剖了每种政体的权威属性、权力构成、组织类型和压力特征,堪称中国传统政体的组织生态分析 财新《中国改革》2013年第7期 财新《中国改革》 特约作者 赵法生...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7-17 23:23:36 点击:235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余英时:霸才无主始怜君----谈周恩来
a 化骨扬灰散作尘,一生伴虎有余辛。 先机抱器归张楚,晚节藏鈎赚大秦。 始信秀才能造反,更无宰相解安民。 万千寒士应垂泪,谁为神州护早春。 周恩来死在一九七六年一月,火化后骨灰遍撒在中国大陆,据说这是执行他的遗志。上面引的一首律诗便是我在那个时候写的,曾...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7-16 12:31:07 点击:1185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宋社洪:试析岑仲勉《隋唐史》对陈寅恪隋唐史研究的批评
内容提要 《隋唐史》是岑仲勉在隋唐史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书中对陈寅恪隋唐史研究的观点多有批评主要集中在关陇集团、隋唐制度渊源和牛李党争等问题上。二者观点相异的原因,在于岑氏《隋唐史》陈氏二稿在编撰目的及体例上不同;二者立说的视野、侧重点亦相异。陈、岑二氏在...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7-09 10:00:43 点击:200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陈弘毅:亚洲国家宪政发展的道路初探:五大国家的比较研究
引 言 宪政主义原为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物,它既是一门学说,也是一种政治和法律的实践。它包含以下7个元素:法治、权力分立、权力互相制衡、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成文宪法、政府行为能受到违宪审查、政权依据宪法性规范和平交接[59]。在上两个世纪,宪政主义传遍世界...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7-04 10:22:02 点击:327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荣剑:回到《共同纲领》(1946)——重建中国宪政架构的一个
作者按:本文以《1946年〈共同纲领〉的命运》为题,已发表于《炎黄春秋》2013年第6期,鉴于当前的言论环境,发表是以历史叙述部分为主,而将理论建构部分作了较大删改,现全文发出。自杨晓青教授在《红旗文稿》上发表反宪政文章以来,引发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批评,...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6-10 15:45:14 点击:287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茅海建:不同的声音——读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1921年至1949年的中共党史,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 都可谓辉煌灿烂。从上海的兴业路进军北京的中南海, 一代共产党人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相比之下, 研究这一时期的党史著作却是淡然无采。我不止一次地听到青年学生对此类著作表示生厌。 就我个人的看法,...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6-01 11:46:53 点击:342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余汝信:《林立衡关于“九一三”经过写给中纪委的材料》解读
自2000年代中期始在互联网上流传的《林立衡九一三后写给中央的材料》(以下简称《材料》),缘自于2004年3月台北天箭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李晨所著的《世纪风铃》。 2006年3月,林立衡曾向笔者证实,这一材料确是她??写(但她称不认识李晨更没有将材料提...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4-24 16:54:45 点击:1047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王锐:周恩来“文革”初何以要对北京公安局班子“一锅端”?
北京市公安局成为文革重灾区 众所周知,文革中,公安部门是重灾区。其中又以北京市公安局为最。而10年文革中,又以1966年至1967年的文革早期最烈。 资料显示,仅1967年12月5日,北京市公安局军管会提交给公安部,题为《关于北京市公安局问题的汇报提纲》...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4-15 11:32:31 点击:740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褚宸舸:龚祥瑞宪政思想研究
摘要: 龚祥瑞是20世纪后期中国主流的政治教义宪法学传统中的异类。其宪政思想的发展,根据其经历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他主张宪法的规范性,强调限制公权力,肯认西方法治、民主、自由与平等、分权等的普适性,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宪法和宪政发展中存在的核心问题。他试图...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4-07 22:21:11 点击:202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饶传平:宪政与革命:192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孤军”困境
饶传平:宪政与革命:192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孤军困境以《孤军》杂志为中心 【摘要】192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采取革命的方法造党建国,中华民国的法统被党统替代。宪政,抑或革命? 这对接受了西方宪政思想又抱有家国情怀的中国知识分子构成了选择困境。孤军派的彷...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3-06 13:27:49 点击:219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傅国涌:没写完的民主思想:初忆许良英先生
(首发于《中国青年报》2013年2月4日) 傅国涌 【按:这是一篇没有写完的文章,因为《中国青年报》催得急,我把未完成的稿子给了编辑,做了些删节处理,大标题是编辑起的。说真话求真相做真人无私无畏,探科学争民主守理性有始有终。这是1月30日下午在北京与先生...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2-04 22:22:01 点击:388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吴稼祥:公天下之重启西周
观点辑要: 【要点1】寻求活力只有一种模式:平等的自主。中国西周实现了法人平等的自治,秦帝国实现了个人平等的不自由,但从未实现个人平等的自由。 【要点2】在联邦党人出现之前,人们一直没有找到为超大规模国家安装民主软件的程序。中国的老祖宗发明了超大规模国家...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2-04 09:00:45 点击:275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许良英:从职业革命家到民主思想启蒙者
《大师》采访 题记:肩住黑暗的闸门 采访许老的渊源,要追溯到大半年前。访问袁伟时先生,他推荐 了98岁高龄仍在奋笔不辍的刘绪贻先生。待到采访完刘老,他力荐 近几年间通信往来、他很敬重的许老。 能检索到的许老资料并不多,学者傅国涌零散写过几篇。之后几 次拜...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1-29 11:45:37 点击:242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傅国涌:悼许良英先生:说真话求真相做真人
2013-01-29 02:30:44 新京报 许良英(1920年5月3日-2013年1月28日)生于浙江省临海市,毕业于浙江大学,为中国知名物理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曾翻译《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三卷本、1979年)。 新京报漫画/师春雷 【一...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1-29 08:39:17 点击:168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史论傅国涌:“向往自由、平等,是人类的普遍人性” ——为许良英先
傅国涌 1957年7月29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头条显著位置刊出本报讯,题为《许良英的灵魂浸透了右派思想》,上面还有一行眉题:公然反对党对右派分子的反击。8月3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一篇新华社讯《许良英李德齐是党的叛徒》。那一年,许良英先生37岁。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1-29 01:00:55 点击:178 评论: 查阅全文...
公法评论网建于2000年5月26日。本网使用资料基于学术研究之目的,如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范亚峰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投稿,欢迎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00 - 2012 公法评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两足行遍天地路,一肩担尽古今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砥砺意志,澡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