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
|
本站推荐 |
|
相关文章 |
|
新站信息统计 |
·共有文章:2860篇
·共有评论:1135条
·文章阅读:3110027人次
·今日更新:1篇 |
|
|
|
|
- 公法史论朱学勤:“托克维尔线”——朱学勤谈《旧制度与大革命》之二
- 本文为此次演讲的下半部分。 大革命表面上是摧毁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但革命不仅没有打断这一过程,反而是以表面摧毁的方式最终完成了这一历史过程。 一个民族的大多人若被隔绝在政治之外,信息不对称,一旦参与爆炸,报复性反弹,就又会造成大革命3.0的状态。 什么是...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12-31 11:39:58 点击:261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书评萃选
- 我读《东晋门阀政治》 胡宝国 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一书已经出版十几年了,相关的书评时有所见。我也想写,但又有种种顾虑,一直希望在别人的评论看到自己想说的话。可是这个想法每每落空。看来,自己想说的话还得自己说。 《政治》一书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12-26 10:25:10 点击:413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邓小南: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代官僚政治制度史研究为例的点滴
- 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代官僚政治制度史研究为例的点滴思考[1] 邓小南 近二十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对于宋代官僚政治与制度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使我们得以重新思考宋代历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重新认识一向被批评为丛脞纷纭的诸多制度设施。今天,进行制度史方...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12-26 10:13:25 点击:237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佚名:关于十二月党人和他们美丽高贵的妻子
- 【题记-- 在那严寒国土的茫茫草原, 一个勇敢的妻子形象是多么令人迷恋】 很久很久以前,在文革期间,昏黄的灯光下,我曾久久凝视着一幅油画尽管年岁久远,记忆依稀,仍有抹不掉的印象-- 一个寒风凛冽冰封大地的冬日,一位即将前往西伯利亚流放地的十二月党人仰面朝...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12-17 15:32:27 点击:851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罗点点:中南海的权力游戏
- 核心提示:罗点点,是原解放军总参谋长、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大将的小女儿,近年来写了若干关于罗的回忆文字,发表于《当代》1998年第4、5期的《点点记忆》则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篇,因为它不仅仅是为父辈歌功颂德或叫屈鸣冤。 1凄婉而野蛮的 夏日的北戴河,是新王侯们...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12-09 22:10:12 点击:2770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李传俊:在中央文革办事机构的见闻
- 李传俊 2012年第11期 炎黄春秋杂志 1967年5月1日中央领导人参加中山公园游园会受阻到故宫警卫连连部休息时照的,其中从左至右为阎长贵(江青秘书)、王宇清(毛泽东警卫员)、许春华(江青护士)、张素兰(江青服务员)、王保春(陈伯达秘书)、吴旭君(毛泽...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12-06 10:11:15 点击:531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1942年大饥荒:一个政权崩溃的前兆
- 发布时间:2012-11-24 10:31 作者:《黑洞》第39期 小说里写的吃人都是真的吗?今天的年轻人面对大饥荒可能已经无法有清晰的感觉了,更遑论记忆。而只有被记录下来,发生过的事情、事件才能进入历史、成为历史。大公报主笔王芸生在1942年的一篇《看...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11-25 09:28:48 点击:374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萧象:罗瑞卿悲剧的历史原因
- 罗瑞卿在文革前夕1965年12月的上海会议上被突然打倒,是党内高层第一位因文革而倒台的蒙难者。关于罗瑞卿被打倒的历史真相,在近半个世纪过去的今天,因了一些曾经显赫一时后又遭遇没顶之灾的文革高层人物回忆录的出版与研究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揭示,加上无远不届的网络...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11-23 09:29:40 点击:785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蒋方舟:发生在湖南道县的那场大屠杀
- 《血的神话公元1967年湖南道县文革大屠杀纪实》是报告文学作家、原《芙蓉》杂志编辑谭合成的一部非虚构作品,他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对文革期间发生在湖南道县的大屠杀进行调查,之后完成此书。 叙述以一条河流开头。道县人爱吃活鱼,商贩往往早早地就在穿城而过的河流旁...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11-22 09:07:15 点击:477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萧延中:“文革”的政治思想根源:史华慈论卢梭、孟子与毛泽东
- 萧延中 标签: 文革 1968年秋季,史华慈发表了《德性统治:文革中的领袖与党》一文,1978年夏季,他再添思绪,发表了《卢梭在当代世界的回响》一文。[1]这两篇相隔10年的重要论文,对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基本架构与核心流派,做出了至今发人深省的分析。史华...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11-20 15:51:11 点击:289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陈家琪:为什么偏偏是德国?
- 作者:陈家琪 中国与中国人是怎么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的,参照德国,我们能否较为清晰地清理出几条线索? 德国在什么意义上迎合了我们的需要 《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是单世联先生的一本皇皇巨著,上中下三卷,百余万字;全书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堪称近年来关于中国现代...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11-14 20:21:44 点击:246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萧瀚:历史祭坛上的先知
- 萧瀚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2年11月13日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载了前628年秦国大夫骞叔精确预测秦晋崤之战秦将大败的故事。骞叔分别对秦穆公、孟明视以及儿子说: 我从未听说劳师远征会有什么好结果。孟明啊,我只见挥师,不见回师。儿啊,崤有两座山头...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11-13 15:14:50 点击:303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史华慈:中国的世界秩序观:过去与现在
- 中国有一种持久不变的世界秩序观吗?如果我们说过去存在这样一种秩序观,那么它在今天还遗留下来多少?它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人未来的政治行为? 中国人的观念这个短语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使用的。这个词不是把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观的存在当作一个客观的政治事实,...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11-09 10:55:25 点击:155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历史?
- ...
- 作者:邓敬雷发表于:2012-11-01 20:11:53 点击:395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李劼 论毛泽东现象的文化心理和历史成因
- 纵观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有许多谜语般的历史课题有待于专家学者们没完没了地琢磨和猜谜。其中一个比较有趣 的谜语也许是,为什么是毛泽东而不是周恩来最终成为帝王般的领袖?且不说周恩来与毛泽东的资历相当,即便是手腕、心机、个人魅力等等许多成为领袖的个人条 件,都...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10-31 15:38:38 点击:1181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李峰:西周封建说的终结
- 按照我们熟悉的关于社会形态的五阶段论,西周曾被认为是奴隶制社会,后又被认为是与欧洲中世纪相近的封建社会。可是,近年来欧洲史学界的研究表明,Feudalism(封建)作为一个学术范畴的正当性已经被摧毁。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系的李峰教授研究中国早期历史...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09-03 19:10:44 点击:334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高毅:法国式革命暴力与现代中国政治文化
- 本文由《二十一世纪》授权共识网转载。 一 引言 革命总是暴烈的,必然要诉诸血腥的暴力。这种暴力尽管很野蛮很残酷,事实上也会给许多无辜的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在革命者看来却是为实现更好的生活所必须承受的一种牺牲。所以,革命者一般都会毫不犹疑地认可革命的暴...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09-03 08:54:59 点击:246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杨基正、吴精通:周恩来“文革”中的巧妙抗争
- 核心提示: 公开顺从毛泽东,是周恩来巧妙自我保护的方法之一。周恩来从不公开批评、顶撞毛泽东,这一点比彭德怀、刘少奇高明得多。1980年一名意大利记者访问中国,曾问邓小平对周恩来怎样看?邓小平讲: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所处的地位十分困难,也说了好多违心的话,做...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08-21 08:32:05 点击:298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张春桥:靠三把梯子步入中央常委之列
- 发布时间: 2012-08-15 09:35 作者: 叶永烈 2005年5月10日,新华社北京电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张春桥病亡》,全文如下: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张春桥因患癌症,于2005年4月21日病亡。张春桥,88岁,于1981年1月...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08-16 08:46:27 点击:436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高华:中共从五四教育遗产中选择了什么——对延安教育方针及其实
- 高华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和)命阶段教育方针及理念基本形成的时期,本文所称的「延安教育」特指抗战阶段中共在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革(和)命根 据地内所推行的教育方针及其实践。延安时期产生的有关教育的一系列概念和措施,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新中国教育的...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08-13 13:05:29 点击:308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邓野:傅作义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双重性
- T [ 导读 ]北平移交后傅对中共措施不满,曾设法逃离北平,后在绥远又为蒋献计献策。所以如此,他一则认识到国民党已失败,故而拒绝与国民党捆绑;而又对共产党政权能否稳固存有疑虑,故对中共亦保持距离。 1949年2月,周恩来和前来西柏坡的原国民党将领傅作义(...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07-27 08:20:06 点击:457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于瀚:鲜为人知的北平“和平解放”真相
-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部队的大量投诚起义,多被描述成国军深明大义弃暗投明,以1949北平和平解放为例,历来总讲傅作义如何洞晓民族大义然而,投诚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游离于两个政权之间,实际的情况恐怕并不那么简单。 军事和政治斗争的复杂环境,双方数年的血战,都让身处时...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07-27 08:08:13 点击:476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张朋园:立宪派的“阶级”背景
- 一、序言 辛亥革命时期的立宪派,长久以来吸引着我的好奇心,1969年我发表《立宪派与辛亥革命》一书,曾对他们有所叙述和分析。分析的案例是咨议局的 1643位议员。不幸那时此一研究遭遇种种困难,即使是议员名录亦不完整,议员的年龄、学历、出身背景等,更是多有...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07-18 08:53:37 点击:160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于明:政体、国体与建国
- ● 于明 【摘要】对于民初十年制宪史的重新检视表明,导致宪法迟迟未能颁布的原因,并不只是军阀势力的干预,还同时源自国会内部在有关政体与国体等问题上的争论不休。而在这些争论的背后,真实的冲突来自于作为军阀政治本质的派系政治,其根源在于民初政治在构建统一主权...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07-08 14:55:44 点击:142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周昂:马礼逊:天朝的真相
- 1807年1月,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从伦敦启程,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途。转道纽约时,一位 美国 商人带着一丝嘲讽问他:您真的相信,您能改变伟大的中华帝国的偶像崇拜吗?那位虔诚的 基督 徒答道:不,先生,是上帝要这样。 事实证明,那个古老的东方帝国,是个上帝都会...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06-30 10:04:30 点击:354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何炳棣:中国国史上的“大事因缘”解谜
- 演讲人:何炳棣 时间:2010年5月13日 地点: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何炳棣 1917年生于天津,1938年清华大学毕业,1952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史博士学位。1966、1979、1997年分别获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中国社...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06-19 09:43:36 点击:295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王晓林:顾准与基督教文化
- 写下 顾准 两个字前我踌躇再三 二十一世纪都过去七八年了才知道顾准,你太孤陋寡闻了吧? 是的; 顾准热 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现在热劲早过去了,你太少见多怪了吧? 是的; 顾准的东西,从概念到对材料的运用都是非常有问题的。他所涉及的文献都不过是通俗读物,至...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06-19 09:18:53 点击:626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萧象:我观胡乔木晚年的两面性
- 在大多知识人眼中,晚年胡乔木是一个思想僵化,行为保守,惯以马列教条训斥他人,而让人难以产生好感的政治人物。这种印象主要来自胡乔木晚年所扮演的历史角色及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意识形态领域所有不是运动的运动,诸如批判人道主义、清除精神污染、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胡...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06-12 14:45:13 点击:638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章立凡:胡耀邦治丧手记
- 章立凡 2012年第6期 炎黄春秋杂志 1989 年 4 月 15 日,是我终生不能忘怀的日子!这一天的中午,我听到消息说:耀邦今天上午去世了!第一个反应是不信。给朋友打电话,大家重复着惊愕、怀疑与悲恸,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北京时间晚...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06-11 22:37:56 点击:446 评论:
查阅全文...
- 公法史论杨天石:蒋介石如何应对汪精卫背叛党国出逃事件?
- 1938年12月18日,上午9时多,汪精卫以赴成都演讲为名,偕陈璧君、曾仲鸣等人潜离重庆。下午1时多,抵达昆明。当晚,向云南省主席龙云透露:将到香港与日本人商谈和平条件。19日,匆匆转飞越南河内。汪的出逃,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是,也和他与蒋介石之间在抗...
- 作者:admin发表于:2012-06-06 09:37:53 点击:331 评论:
查阅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