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et revelabitur quasi aqua iudicium et iustitia quasi torrens fortis


维特根斯坦引进中国大陆的时代背景
江怡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引进中国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 维特根斯坦的名字最早见端于罗素于1920年在中国的演讲,他在讲到自己的哲学来源时提到维特根斯坦的逻辑思想对他的影响。当时陪伴罗素作为译员之一的张申甫先生把维特根斯坦的名字译为"维特根什坦"。由于罗素的推介,张申甫很快译出了于1921年刚刚出版的《逻辑哲学论》,发表在1927年的《哲学评论》第1卷第5和第6期上,译者根据《逻辑哲学论》的书名是仿照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而定的理由,于是也为该书起了一个非常古典的名字《名理论》,取逻辑为名、哲学为理之意。译者在简短的注语中写道:"本书乃是晚近一部奇书,其中所称,可说是近代西学成就,尤其数理逻辑,的一种精华。懂之似不易,但越寻译之,必越有得而有味。"这是自该书的英德对照版于1922年出版后的第一个外文版,在当时中国的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中国逻辑学和科学方法论研究的重要历史资源。《名理论》的出版也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重视,该书由前往维也纳求学的洪谦带到西方,成为《逻辑哲学论》传播于世界的有力证明,其原件至今仍被保存在位于剑桥的维特根斯坦文献档案馆。
但随着国内战争的爆发和德国唯心论思想的引入,以罗素为代表的英国经验论传统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思想在当时的学术界逐渐失去了罗素和杜威访华前后所产生的浓厚兴趣,对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关注也就限于逻辑和形而上学的研究范围,在较为广泛的学术圈内不再有更多的关心者,甚至连维特根斯坦的名字都少有提及。惟有王浩在1946年的《哲学评论》第十卷第1期上发表的"语言和形上学"中提及"维特根斯坦",但认为维特根斯坦和柏格森在语言和形而上学关系上所代表的观点是自相矛盾的,这种观点认为,有些知识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显然,王浩是指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的思想。
1949年之后,中国大陆的学术研究被卷入了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即使是最为纯粹的学者,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也不得不违心地做一些违反科学研究规律的事情。对维特根斯坦思想,不仅谈不上研究,就连客观地介绍都无法做到。新中国成立后比较早地提到维特根斯坦的仍然是1934年在维也纳大学的石里克那里得到博士学位并参加过维也纳小组讨论的洪谦。但他提及维特根斯坦的文章,即发表于1955年《哲学研究》第3期的"卡尔纳普物理主义批判",被他后来看作是一种"耻辱"而不愿收入他的文集。在那篇文章中,维特根斯坦的名字被翻译成"伟替根司坦"。这是一个奇怪的译名,后来再没有人用过这个译名。
在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前夕以及期间,为了满足"批判资产阶级哲学"的需要,商务印书馆组织翻译了一大批当代西方哲学著作,其中就包括了《逻辑哲学论》,是由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刘国英根据俄文版翻译,译者署名为"郭英",1961年正式出版。译者在长篇译者后记中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并参阅了俄文版的长篇译序,对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做了一番分析批判。虽然译者后记本身没有更多的学术价值,然而,《逻辑哲学论》一书的重新翻译出版这个事件本身却是哲学界的一件大事,对于哲学界重新认识和理解维特根斯坦,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在这个期间还可以提及的人物是吉林大学的舒炜光。他最初是研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随后研究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哲学,最后进入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他曾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对《逻辑哲学论》一书做过系统的研究,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而没有发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坚持研究维特根斯坦的后期思想,写下了大量笔记。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82年,舒炜光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题为《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由北京三联书店正式出版。这是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部关于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研究专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维特根斯坦的前后期哲学,并明确认为这两种哲学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区别。随着这部著作的出版,国内学术界开始逐渐恢复对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商务印书馆在20世纪80年代初推出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收入了由郭英翻译的《逻辑哲学论》,这为国内读者理解舒炜光的著作提供了直接的帮助。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国内学术界甚至更为广泛的文化界对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兴趣逐渐增加。一方面,研究者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思想的变化上,同时对他的早期思想与逻辑实证主义的关系也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见于由人民出版社于20世纪80-90年代出版社的、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编的系列文集《现代外国哲学》上,共11辑。此外还有由商务印书馆在同时代出版的《外国哲学》集刊。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舒炜光、陈启伟、张金言、贺绍甲、陈维杭、徐友渔等人。199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尚志英的专著《寻找家园--多维视野中的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这是自舒炜光的著作出版后的又一部以维特根斯坦哲学为题的研究专著,主题是把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放到更为广阔的西方文化以及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加以考察,提出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是在为西方文化重新寻找思想家园的观点。
另一方面,中国大陆文化界对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他的后期思想上,特别关注他的语言游戏、遵守规则以及反对私人语言等思想,强调这些思想与当代西方文化中的相对主义、多元主义以及反基础主义的密切关系。199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文集《哲学评论》,以"遭遇维特根斯坦"为专题,发表了当时中国大陆主要从事维特根斯坦哲学以及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研究的青年学者认识和理解维特根斯坦的个人学术经历,对开启思想文化界认识维特根斯坦思想的重要性起到了一定作用。1993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王治河的《扑朔迷离的游戏》,把维特根斯坦思想作为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哲学来源,这为研究维特根斯坦思想提供了一个新的纬度。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关于维特根斯坦思想的介绍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的1996年是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里,同时翻译出版了代表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思想的两部著作,还出版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专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贺绍甲翻译的《逻辑哲学论》是根据1961年英国Routledge出版社出版的David Pears和Brian McGuinness的英译本,这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权威译本。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范光棣和汤潮翻译的《哲学研究》是根据1953年英国Macmillan出版公司出版的G. E. M. Anscombe 的英译本。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江怡的《维特根斯坦:一种后哲学的文化》,把维特根斯坦的思想看作沟通英美分析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的桥梁,引出了重新评价维特根斯坦思想地位的话题。由李步楼翻译的《哲学研究》199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收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由涂纪亮主持的《维特根斯坦全集》的翻译工程于1996年开始启动,历时5年,2001年全部完成,2002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全集共有12卷,这是自Shrump出版社于1989年推出了8卷本德文版的《维特根斯坦著作集》后出版的收入内容最多的全集,也是用德文之外的语言推出的第一套维特根斯坦著作全集。此外,1997年河北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江怡的《维特根斯坦传》,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维特根斯坦传记。
在对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研究方面,1996年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韩林合的《维特根斯坦哲学之路》,这是根据作者的博士论文修订而成,全面论述了维特根斯坦的前后期思想发展,主要集中在他的前期。作者对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学做过十余年的研究,于2000年又推出了他的"生命之作"《〈逻辑哲学论〉研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99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王晓升的《走出语言的界限》,主要讨论了维特根斯坦的后期思想。同年,江怡的《维特根斯坦》一书也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论述了维特根斯坦的思想,特别强调了维特根斯坦中期思想的重要性。
中国大陆学术界以及整个文化界对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关注仍在继续。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的"维特根斯坦与20世纪分析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