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et revelabitur quasi aqua iudicium et iustitia quasi torrens fortis

 英国爱塞克斯大学 (University of Essex) 社会学博士

 

马财专

 

解构「专家」的权力场域:论知识与权力的社会关系

 

  一、 前言

  何谓专家?透过何种机制专家得以建构其知识-权力的作用? 透过什幺样的社会脉络分析得以解构他们的权力基础?上述的问题意识将是本文发展脉络所要谈述及分析的主题。由于不同的专业领域与层级皆可能使用着专业知识及技术来达成组织或个人利益上的需求。早期的教育制度与文化观念皆是形塑专家独特场域与意识支撑的主要系统根源。此外,在本文中所指称的「专家权力」系泛指由个人具备特殊的知识而得以影响他人的力量。普遍而言,由于教育系统的形塑使得「专家权力」的拥有与其所受的教育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也因而促使专家权力的场域及疆线是透过知识 (knowledge) 的技术建构所形塑出来。因而,知识与权力之间的共生关系亦建构他自身的严肃领域,而在此严肃领域之内透过彼此高度联系所产生的绵密的共生体制亦交织出高度的组织防御系统。因此,知识领域的建构是被筛选过的,筛选的原则是透过其专业知识所形塑出来。唯有透过严密的分析,我们才得以厘清知识与权力是如何产生其关联性,又如何建构他们的一体两面。就现实面而言,唯有在竞争过程或游戏之中获得权力者所说的知识才是正统,而非异端。在当代知识被客观化、量度化与技术化的同时,却往往使得知识产生互相衍生与支持着的「权力支配性」被隐性地埋覆着,且常常没有被正确地指认出来。

  早从葛兰西 (Gramsci, 1966) 知识与文化霸权的论述中,透过他的分析概念使得「知识与霸权」在资本主义的逻辑思考下成为密不可分的概念群组。由于受到「霸权」及「意识型态」理论高度发展的影响,在当代文化研究中亦特别关注「文化─权力间关系」的文化形成面向并探索其过程。再讨论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我们将在下列的主要篇幅中简介法国社会哲学家傅柯 (Foucault) 的概念及其广泛的理论建构,首先在其《规训与惩戒》一书中傅柯曾明确地指出知识本身不仅是一种解放的力量,相对的,知识也可能是一种压迫的工具。因此知识的力量存在着双元性,然而当今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在探索知识的作用时,却经常将知识诠释为压迫的工具,然而就傅柯他本身立场而言,并不赞同对知识的论述方式仅从「宰制」的单面向意涵来加以诠释。从Peter Tepe(林志远译)的论述中透漏给我们更多的讯息。他曾言,我们若仅是把傅柯对「权力」、「权力施加」的观念理解成一种「对隐藏的价值体系的斗争」,那幺就极其可能误解了他的原意。傅柯的「斗争」概念仅在于研究权力是如何在这些领域里具体地运作。此外,傅柯也进一步指出「专家论述权力」的场域建构本身就是一个斗争的过程,此乃为争夺论述的真理及霸权,通常要祭出一定「排除」(exclusion) 的手段,例如拒绝非其族群、团体论述的资格、降低或贬抑其论述的位置和发言的内容 (Foucault 1976, 1980)。因此,如同Peter Tepe的理解,傅柯的企图并不在于建立一套普遍的权力理论,而是要对各个不同特殊的领域里「权力机制」及「隐藏的价值体系」两者相互为用的现象提出其具体的分析策略。基本上,傅柯对于知识与权力之间的连结论述是他广泛的理论分析中所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工作。

  我们必须承认--权力制造出知识,--权力与知识皆彼此相互意涵。

  权力的关系无不与知识的组成有关。

  -- (傅柯,1977)

  从社会能够变成科学观察的对象,到人类的行为从某个时间点成为一个分析及待解的问题,这些外在的事物性,我相信,都与权力的机制密不可分。

  -- (傅柯,1981)

  在1970s年,从傅柯的作品之中,我们得以考察出傅柯的分析轴线产生了从考古学 (知识轴线) 分析转向系谱学 (权力轴线) 分析此一相当大的转折。而傅柯的轴线转向,正在于尝试性地响应他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我们是如何被建构或操作成为服从权力关系的主体?」。而此转向亦更加突显出傅柯对社会制度和论述实践的系谱学所既存的高度关注。此外我们亦需注意傅柯如何将论述(discourse)置于社会制度和实践之中,并进而揭露其中所存在与建构出来的权力机制的探索路线。透过其个人在《语言的论述》、《尼采、系谱学、历史》、《规训与惩罚》等广泛著作的建构中,也逐渐形塑及扩展出其权力系谱学的新视野。在权力系谱学中,除了更加强调其论述的物质条件基础之外,并进一步将「权力如何产生与运作」当作其更需探索的研究课题。傅柯的系谱学建构在于强调各种不同力量对于权力的斗争,当然他也同时否定于这些权力的争斗中会有秩序性的存在。藉由追踪「权力移转」的现象,以及其深化于社会及政治制度的宰制游戏中,傅柯透过系谱学的分析进一步粉碎了他们的权力移转所存在的合法及合理性基础。

  此外,在经过长期细密的观察中,傅柯透过他对医院、监狱和性及多元治理性 (governmentality) 的研究去剖析个体是在过程之中如何地被归类与划分到各类的分析范畴之中。在他的原初分析中亦曾指出,从规律及服从的产生过程中, 皆显示出「客观的知识」及「绝对的真理」的建构皆源自于威权或当权者的自我设定及言说。透过知识与威权的结合使得专家所提出的客观知识得已被形塑与证成为绝对的真理。实际上, 不管在社会涵化或政治教化层面或过程上,上述的分析更强化了知识/权力根本上就是一体两面的同义词。也唯有透过认同过程的驱使及塑造使得绝对的真理得以被支持及隐藏于社会及政治系统之中。因此,在傅柯的眼中,所谓客观的真理及道德其实皆应受到社会检视与质疑。此外,贯穿于傅柯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另一贡献在于他颠覆固定时空的探索秩序。正如他在探求论述、身体、知识与权力所存在的关联性时,他特别指出知识的考掘应摒弃过去依赖时间的叙述性观点,进而从空间向度来出发,并从不断的挖掘中去整饰出知识的具体形象。

  「知识」如何成为合理化压抑性制度的工具?又为何知识在「客观化」、「量度化」的发展过程中,却演变成为权力者御用的工具?这些严肃的课题,却直指出主宰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所存在知识与权力的面向及其所存在的关系性。由于知识与权力所建构的联盟使得当代「知识分子」得以取得「合理化的权力」的角色。因此,曾如巴特 (Barth, 1998) 所云,傅柯给予社会学研究一个重要体认在于永远不要将权力是什幺理论以及权力是如何运作的分析双元性有所分开。此外,英国社会学家 Giddens (1990) 在其现代性的分析中亦援用傅柯的分析架构来指出专家体系的建立,促使现代人类社会生活逐渐对专家产生其社会功能的依赖;然而极其不幸的是,在此依赖过程中,个体也逐渐不自知地失去自我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实际上,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这些以知识为其结构的基础,内部皆存在其自然的权力分配模式,权威资源的分配与共享及其绵密的亲密网络关系(亲朋好友或同学的强系连带)共同塑造其个别类别的范围分界。因此,当个体对专家的权力产生挑战之时,其所面对的目标往往不是挑战单一的专家个体而是挑战一个利益共生的组织与其可能后续发生盘根错节的集体意识及动员。整体而言,对知识的批判解构策略应该是多元的;而也相对地存在着不同解构策略的可能性。然而我们更需进一步注意及谨慎的是,在解构知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又隐然成为建构另一知识的可能性循环或套套逻辑。然而唯有透过此两相交替的交互作用中,知识方能成为行动过程所建构的具体表现。本文在下面的段落中,将试图从社会生活所存在的部分专家权威及其知识类型进行检验,并尝试进一步简略地分析这些专家如何塑造及展现他们的知识与权力基础于我们生活的社会脉络之中。透过这些场景的回顾,将让我们更加了解这种不平等的互动方式及关系是如何的镶嵌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而我们可能视为理所当然。

  二 、生活切片的检视

  本文的论述并无意刻意去强调知识是一种压迫性的工具。而且知识作为一种解放的工具,诸如挑战权威的人物或言论以及以社会运动的形式呈现,亦成为本文相对于压迫性所呈现出来的对照背景与所要表达的真确意义。本文将透过下列的社会切片中具体场景的再现 (representation), 让我们进一步透视这些经由知识所形塑的权立场域是如何产生与呈现特定的「宰制方式」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在下列社会切片中的主角,皆是知识体系塑造的具体角色,诸如教授、医生、法官与民意代表等学有专精的人在其专业领域内成为被尊重的权威,使得人们在个体或集体的社会活动中「主动或被迫」地遵从其「专业知识与技术」所产生的指示去进行社会活动。本文将透过以下周遭生活切片的表格分析来赤裸裸地呈现专家知识所形构出来的不对等位置,也让我们更能了解及掌握这种专家知识权力在社会过程中展现的普及性。

   知识/专家的社会切片:

 

  社会切片一:  诸多大学的性骚扰案件再次佐证性骚扰事件在校园是层出不穷且犯罪的成员是不分教育程度的高低的。步入校园体制的开始,从各区域的幼儿园到遍及南北的大学院校,彷佛处处皆充满了危机。曾几何时温文的校园夫子却成了杏坛之狼。诸多被揭发的性骚扰案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隐藏在教师权威恫吓及自我羞怯而掩饰事实的学生又有多少,实在难以取得真正的估量。因此,诚如何春蕤所说从压抑与规范中寻找真正的平等与自由方能真正的解放与取得女性更大的发展空间。师生关系不也应如此吗?  揭露校园性骚扰及性暴力案,为我们争来的不应该是更多的压抑与更多的规范,而应该是更平等的关系与更开放的互动。为了女性运动的串连发展,我们要追求的,是校园的更加民主化、自主化,是师生关系的平等化、自由化。只有在这些全面的改革运动中,两性的平等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何春蕤:1994)  此外,在传统儒家伦理的道德教化过程中,对于老师的印象皆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敬畏。曾如论语云:「仰之弥高,师之弥坚;占之在前,乎焉在后」。以此大象形稀的观念来陈述与建构出夫子的知识与道德素养。从儒家伦理所建构的社会秩序也相对形塑了现今社会中师生的互动关系,这种威权式及不对等的互动结构也使得学生长期缺乏主动求知与挑战老师知识权威的能动性,并严重地阻绝了相互沟通及穿透的可能性。师生的关系使得老师成为宰制的主体,这种权威完全基于知识与文化形塑的道德与技术基础之上,进而淹没了个体中的主体性意志的发展。

 

  社会切片二:  早期耳闻医院复健科主任为杏林之狼事件,当事人的对受害者是以胁迫的方式响应说"我是医生就算被开除,到哪里都可以当医生"。由此事件中当事者的响应恰可印证傅柯的论述,知识是可以透过场域的转换而重建及展现其权力的基础。因此,诸如医生这种经过长期知识建构专家并不会受限于场域所产生其权力上的限制。试想当今社会中,多少现代女性渴望成为地位崇高的医生娘,因为这个附属性的位置是结合声望与财富的特征。医生这个职业传统的社会地位是如此的崇高与令人仰慕。多年的医学训练建构出他专业及特有的知识领域。然而社会的芸芸众生,在医院的特殊场域中所建构的沟通关系往往不是双方互动的呈现; 而是医生单方的知识宰制。

  纵然现今的医学课程中加入了如何训练医生以同理心去了解病人心态及感受的课程。然而在大小医院或诊所之中,对于病人所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及颐指气使的事件每天都在发生,相信你我都曾碰到过而且是屡见不鲜。医疗法规制度的缺失与不健全所造成的模糊性,常使得受伤害的医事受难者求诉无门。当制度法规与专业知识都趋向于帮医生站台的情况下,使得误诊与用药不当的重大医疗疏失在近几年来的案例中皆不了了之。更何况是护士与医生或医生与病人所可能产生的性侵害或性骚扰这种模糊的疆界与举证不易的困难,都可能使得肇事者皆逍遥法外。这种知识权力与财富的集结,使得第一志愿的医学系历久不衰。在一场妇女与医疗生态研讨会的演说中,学者曾沉痛地表示,医学教育欠缺人性化的人文内涵,也遗漏了医疗关系及医学伦理。上述的现象也验证及反映出医学教育内涵过分职业化,显出人文性贫乏,在此教育制度与观念磨塑中,更强化医生与病人之间不对等的互动关系。

 

  社会切片三:  多数「赌博弊案」清楚地浮现出司法人员很容易因为结构性的亲近而成为共犯结构的主体。近几年来诸多大小贪污舞弊案,皆有司法人员涉案的踪迹。法官与检察官是现代法治社会中的第一线担纲者。也是集专家与法制权力于一身的角色。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确实的执行内部监管制度,使得其内部系统在人事及升迁上也经常地产生问题。人们也许常会疑惑,法官在其专业法庭上经由审查来定人罪恶,但又是谁来审查法官呢?这个问题相对地牵扯出同类性质的专家权力者。诸如检,调人员,整体而言,检察官与法官的结构位置使得这群专业的法律担纲者本身却缺乏法律规范及内部监督或规约者,检察官误导或法官误判,却没有或很难去判定他们所应承载的任何责任,因此,司法人员被誉为是「最没有职业风险的行业」,显然此番说法并不为过。

 

  社会切片四:  各级民意代表对于层出不穷性骚扰案件的关说与介入,使得受害者的供词峰回路转。在诸多妇女事件不管是劳动争议抑或是性骚扰案例,现今在社会上动辄立委或议员的高度「关切」,可能使得妇女权益的保障变成社会上的浮光泛影。民意代表为民喉舌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当其行动是深受利益关系的左右,而运用其特殊的结构位置来进行事件的介入,甚或者去干预司法工作进行时。这些民意代表相对的便使用了其结构位置所赋予他的权力基础。民主化的机制使得不论是中央或地方民意代表的公共及社会权力迅速的扩张。近几年来,立法委员及地方县市议员介入关说的事件层出不穷,在言论免责权的大伞之下进行言论上的谩骂及私密性的攻击。这些集知识与权力于一身的中央或地方民意代表,往往过度善用自我的权力却不自知。在此所谓的民主化社会中,谁来监督他们呢?透过民意机制来进行,不仅缓不济急且相当程度的不可行。

  上述生活切片的检验仅是列举部份知识专家者所呈现的权力关系,这些专家常利用知识与职业所存在模糊性的优势的结构位置进行不对等的互动关系。因此,在社会生或脉络中,你我都不自主地生活在此知识与权力所产生的依附关系及所建构出来的不对称互动。这种关系更应将其揭露于社会的道德检验之中。

  三 文化/知识的传递及权力的重塑与再现

  从文化系统所产生的知识积累与传递过程而言, 两者是相辅相成地存在且发展于社会系统之中。Sayer A (1998) 所谈述的「文化转向」的研究取向便是促使得「文化」成为分析政治经济与社会型态的主要切入点。当代的文化分析因深受到傅柯有关知识、权力与政治管理之间关系的启蒙论证,对于有关文化、社会与政治权力所形成的理论批判与日常生活间的辩证关系皆早已成为现今的文化及社会研究中所关注的重要议题。此外, 傅柯视专家系统的垄断化是为真理政权 (truth regime) 的捍卫者,这亦是现代社会权力延展的特色。除了笔者上述所引证的宰制现象呈现于现代社会生活之外,在政治领域中, 国家如何透过权力支配及架构的设计,排挤自由论述所可能产生的危机来建构其绝对真理和意识型态为其统理机制的基石, 藉以维持国家长期统治的正当和合法性。在国家机器的统理结构上,拥有权力的专家成为这种正当性与合法性机制的执行者。从系统的运作而言,专家系统亦提供行动者的正当性,而适度的封闭性形成亦形成技术性的设计来排除其它论述的可能性,这些系统排除的过程使得专家系统在社会现实的垄断化成为必要手段。

  傅柯 (1976) 指出专家系统透过其专业知识和精细的科学技术与制度设计,替现代人类的「生命权力」订定了规训、纪律与惩罚,决定了现代人类生命的内涵、价值和行动的结构。周桂田 (1997) 亦指出生命(权力)科学强调着「严谨」、「规范」的学术论证内涵,依其单线的因果推论整编复杂的知识和现象,来设定在有限度认识论上的「科学事实」;然而此科学事实的建立却进一步引发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如果此不确定性及风险转变成为现代社会严重争议的课题,这些现象将进一步引发社会大众来质疑专家系统的支配风险, 并正视知识权力所捍卫的专家系统及霸权,也就更加撼动了人类对专家系统正当性的支持。

  权力的建构与重塑必须考虑到合法性问题的检测,哈伯玛斯 (1973) 在其「合法性危机」一书中所提及当权力的建构引发合法性的质疑或危机时,权力的重塑就变成相当重要的社会课题, 而且在权力重塑过程中更需时时受到检验。行文到这里,让我们回想起傅柯在《规训与惩罚》里对知识/权力所产生的观察,他认为:「权力与知识是互相指涉的,每一种权力关系都相对应地建构起一个知识的领域,而不可避免的, 任何知识也都同时地预设及建构了权力关系。」因此,权力的重塑过程也不可避免的会落入相互建构的权力关系。这是我们所必须深切注意及避免的问题。李欧塔(Lyotard) 亦直接质疑专家论述权力的正当性过程,并反对专家独裁的论述方式,就他而言,专家仅仅是依循着其专业叙事的规则,取得知识论述上的正当性。因此,人们会听从专家的话基本上就存在于日常的文化规则中,其规定了「在一个既有社会权力体系中,谁有权 、有责任发言,谁又必须听从这些指示」(Cornor 1999)。因此,依附在知识权力的运作系统中,专家直接取得论述的位置和权力的合法性及其正当性。因此,诚如社会切片中的检证,如果专家过度滥用其专业知识的独裁,而产生不对等的社会互动,此外亦不顾与行动者的沟通与相互尊重及管道的畅通,知识冲击将逐渐挑战其正当性,而行动者也将拒绝服应深具宰制性争议的知识权力所建构的专家系统。

  四 代结论

  如果从道德性来做考量,知识分子本应代表社会的良心,能够超越自己的身分、阶级、利益。在传统暨现代中国,早自先秦儒家「士志于道」的思想,使得「知识分子」作为一个优势社会阶层,而他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所扮演的角色与功能,是本文思考与探究的主题。此外,一个知识分子,如有心于社会实践,必然使得他与权力之间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因此要让自己掌握权力并与权力抗衡。在经过上述的论述中证成了知识与权力之间所形构的场域是无限广泛地建构于我们日常的社会生活之中,举凡社会及政治等多元的次系统,亦存在所谓层级与合理的多元治理性。从系统及功能思维来看,社会中知识的建构体系应据有自我反思、修正与沟通及其监控的内涵和过程,正如德国系统理论大师Luhmann (1992) 所称之为社会系统结构性反馈的结果与所可能产生的进一步的系统变革。因此,人们会不断透过知识沟通的过程,进而自我学习发展与建构出社会沟通与运作机制。然而权力专家透过知识的系统运作却可能进一步阻绝上述社会沟通与运作机制的产生,因为透过排除与垄断性所形构的疆界与场域在现今的社会系统与政治结构之中,至今仍旧是很难逾越的障碍,但却是当代社会所需进一步检视的重大问题。

【参考书目】

姚人多 2001 认识台湾:知识、权力与日本在台之殖民治理性。台北: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五十二期。发刊中。

周桂田 1997 风险社会。台北:台湾社会学刊。

2001 风险、不确定性与第二现代--知与无知。新竹: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学术演讲论文。

何春蕤  女性主义的色情/性工作立场,性/别研究,1&2:200-239。

傅大为 1993 知识、权力与女人:台湾的边缘战斗。台北市:自立晚报。 

叶泰宏  对西方传统知识真理观的解构策略-傅柯,李欧塔的批判解构策略初 探东吴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Peter Tepe (林志远译)

傅柯的权力分析。网络电传论文。

Dean Mitchell  1999 Governmnetality: Power and Rule in Modern Societ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Foucault, Michel 1977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London: Allan Lane Press。

1980 Power/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s and Other Writings1972-1977。

Brighton: Harvester Press。

1988 'On Power'。 Michel Foucault: Politics, Philosophy, Culture, Interviews and Other Writings 1977-1984, Lawrence D。 Kritzman (ed)。 New York: Routledge Press。

1991 'Governmentality'。 In Burchell G, Gordon C and Miller P(ed), The Foucault Effect: Studies in Governmentality。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Press。

Giddens A   The Constitution of Society。 Cambridge:Polity Press。

Hunt Alan and Wickham 1997 Foucault and Law: Towards a Sociological of Law as Governance。

London: Pluto Press。

Kalpagam U 2000 Colonial Governmentality and the Economy。 Economy and Society, 29(3): 418-438。

Rose N and Miller P 1992 Political Power beyond the State: Problematics of Government。 BJS, 43 (2): 173-205。

Sayer Andrew 1997 Cultural Turn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Stones Robert Key Sociological Thinkers。 London: Macilliam Press。

 

 

《世纪中国》(http://www.cc.org.cn/) 

--------------------------------------------------------------------------------

Copyright?2000 csdn6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社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