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et revelabitur quasi aqua iudicium et iustitia quasi torrens fortis

 

「神秘经验的神学」
作者︰Wendy 取材自JURGEN MOLTMAN "Theology of Mystical Experience"

 
零、前言  
神秘神学旨为「经验的智能」而非「教义的智能」。为将神秘经验以言语表 达,所以所言述的总在谈那不可言说的,对神经验之路径、转折与旅程。  

为了明白其中的经验,分享大师的心路自是最好的方式。因此Bernard of Clairvaux的"ladder of love",Thomas Kempis 之"Imitation Christ" 或 Thomas Merton 之"Seven storey mountain" 成为可共赴的旅程。  

这些神秘之旅的特质是伦理与神秘同时并兼的,涵盖了道德的教导及对一种 新体验的追寻。  

自奥古斯丁以降,生命就被视为「爱的剧曲」。爱一切不快乐的,失望的, 寻找的,被祝福的。因为人是一个充满爱欲的存有,不断渴求却只能在神里找到 满足,这是因人具神形象,神无限的热情,足以摧毁一切有限、属世的,直到在 神的无限中找到平静。  

所以古典和现代的神秘家所要描绘的,其实主要是人的热情从失望、不满足 中被释放的历史,所描述的即是人与神之间爱的历史。这爱是最具摧毁力量也最 具建造力量的。  

神秘主义者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描绘被释放的途径,其中有五个经历和历程 值得大家正确了解。  

1. 行动与默想Action & Meditation

2. 默想与默观Meditation & Contemplation

3. 默观与神秘的合一Contemplation & Mystical Union

4. 神秘合一与殉道Mystical Union & Martyrdom

5. 在神里的世界观The Vision of world in God

一、 行动与默想
在西方近代,真理的标准是「可施行验证」的。相对的,默想就显得虚幻、 不真实、抽象而脱离现实与行动。然而,近来默想被广泛接纳,应用在心里治疗 以恢复行动力。实用及功利主义的攻击默想,其实是阻止了人得平安与面对自己。  

默想是古老的「知」的方式。这被现代所一度弃绝的,其实正是我们每天都 在运用的一种「观察、省视」,只是我们未容许自己好好进入其中,以致视而不 见天地与自我。  

---------------------------------------------------------------------

现代科学的「知」与默想的「知」的相对照  

现代「知」的目的是掌控、撷取。

「知识即权力」,理性因此成为「工具」,只为要明暸计画 中所要得到的。而这使得「知识」成为「要拥有的对象」。 我们可以用「手」的意象来了解。To know意谓知「如何」, 如何得以掌握一事物以致照我们的意思来使用。这种「实用性」认知 取向影响了人际以及人与大自然和人与自我的关系。  

而默想,却是在领受、接收。默想的知是一种享受。 以意象表达,默想是运用「眼」来明白事。在观看一山、一 水、一景之中,充分看见了山、水之美,神所造的荣耀。而观赏者亦 融入其中成为一部份。是所聆赏花朵的一部份、日落美景的一部份乃 至于神的一部份。

因此,他的观看、明暸可以改变他,而非他去改变所观的。 「知创造了密契合一」,知识带来的是契合,「知」为的是 参与而非掌控。

---------------------------------------------------------------------  

所以默想所「知」的程度,就在对其爱的程度如何。  

如希伯来人的看法,「知道」是种爱的行动而非一种控制统御。当一个人「 知道」,他说,"I see it, I love you, I behold God." 这正是现代人需平衡 功利现实的「知」的方式。

这种默想的知,最重要的是为了「与自我的关系」而非其它。因为,投入社 群或社会政治有可能只是为了逃避自我。当一个人沉静独处是无法忍受的折磨时 ,人就不计一切的投入活动。人群中,这种人即使如何热心为人,都不可能带给 别人太多正面的东西,而常只是带来他个人的「自我」,个人的恐惧以及观念中 的偏见。

唯有那些已发现自己的人可以贡献自己。知道自己被接纳的人才能毫无辖制 的接纳别人。一个被释放的自由人,才能予人自由。  

有趣的是,那些神秘经验者看来具正面价值的东西,常是现代人以为苦痛而 避之惟恐不及的。如隔离,独处,静默,分别,内里的虚空,贫穷,不知 .....等等。我们几乎将这些神秘主义当作虚无主义,那些曾是修士们所追寻以 见神的作为却是现代人所逃避恐惧的。  

其实这些人是进入到内心的旷野里去,为与霸道的自我搏斗,与撒旦争战、 以经历基督的得胜。或至少,为生命建立内在的空间。

透过他们的经验,可以引领别人。因此,受苦,孤单,贫穷,内在的空虚, 或不知的知,这些看似矛盾的方式可以教导人活在「神不在的同在」或「同在的 不在」中,而能忍受「灵魂的黑夜」。

二、 默想与默观
默想若是一种因爱、认同、体会、参与而对目标物产生的知,默观便是由默 想中返回自我的一种认知。

---------------------------------------------------------------------

默想与默观的对照  

默想是消融入物、忘我、物亦沉入我中。知道了所默想的
﹙become aware of the object﹚。

默观是再次回到自我的辨识,在忘我与去己之后,知道自己 所知的
﹙become aware of our own awareness﹚。  

以基督徒的信仰来说明:

A. 默想不是「超觉冥想」,而是有明确对象﹙主要是基督的受苦﹚, 使基督的历史开放,将我含纳进去。最后能清楚「他的死是为我舍己」 ,叫我可以参与进基督的历史并改变我。

我,观察者,被拉进历史中,而历史被拉入我之中。继而发现,我如何 被接纳、和好并释放在神国里,成为历史的一部份。  

B. 当默想后我回到自我,能明白基督如何「为我」并「在我之中」 ﹙for us & in us﹚。

因认知基督的历史--他为我受钉,为了在我里复活。--因此能说出保罗 所说,「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拉太2:20﹚ 保罗所说的,有分在「基督的受苦」和「复活的大能」,是在信心里一 同经历的。所以这种「忘我」的进入基督历史和「发现自我」有复活基 督在我之中,是可以一起经历的。

---------------------------------------------------------------------

「基督为我」的默想和「基督在我里」的默观是相互含纳彼此生成的。这两 者皆是需要的,以致我们的历史与基督的历史成为圣灵的历史。基督的历史对我 们不会是活的,直到我们默观的「知了」圣灵在我们里面的工作。因此,「默观 」在此被解为「带来我们认知基督历史的认知」。

这样主观觉醒的认知带来什么结果?  

传统的答案是:在人里面神形象的恢复。在明暸基督之同时,神在其灵魂中 显明出来。  

所以默观的主要目标跟过程是:  

Christ for us=>with us=>in us & in our history (in him)=>with him  

所为的是使人能见神,恢复有神的形象。  

"God & the soul"是神秘主义的座右铭。这与新柏拉图主义灵魂与肉体的对 立无关,而是与人的真正自我有关。  

God and the soul意即God and his image,神透过在地上自己形象的被认 知而被认识。因此神可以对我们说:「认识你自己,以致于认识我,因为你是我 的形象,所以你可以在你中找到我。你想在高处寻我是枉然的,若你不能在你自 己中认识你自己。」  

超越拔升以至于神的所在,实意谓着进入一个人内在的最深处,且以一种无 可言述的方式航向内里的自我。  

那越能航向内里自我的,他将越过自己并超升于自我之上,以致于在真理中 ,提升自我与神相遇。

灵魂的神秘旅程的目标及此神学的基督观在于人的灵魂是以神形象所造,因 此领受救恩目标的基督历史为的是恢复这形象并使之完全像神。  

这世界是神的创造而非祂的形象,唯人才是。所以神唯在人当中较在受 造当中更可被辨认,而灵魂认识自我的知则并非经由感官而来。  

 

---------------------------------------------------------------------  

认识自己与认识神  

那真正认知自我知道己身是神形象的人,他能认识那在他里面 的神以及在神里面的他,神亦认识那在祂里面的他。
God's self-knowledge=man's self-knowledge God's eye and my eye is one eye and one seeing and one knowing and one love.

----------------------------------------------------------------------  

三、默观与神秘的合一  
由这种认识自我与神的合一之中,我们进入所谓的狭义的神秘合一之境。一 种狂喜,消溶于神无尽之大海的时刻,如神抽象所述。然而那一刻是不可说不可 知的Dark time。唯一可言说的,是灵魂进入与神的密契。  

与神密契的方法对这些神秘主义者都是有阶段式的步骤层次,就如旅程或阶 梯一般。  

例如,人向着神的爱是被神向人的爱所牵引,当神俯就人,人因此得拔升, 这在「神的造物=>道成肉身=>圣灵降临」可得印证。  

又如从人所求的恩赐,人感恩,信心产生。对神恩赐的手发生信心,再由神 的恩赐之手进入神敞开的心,人始明白神、爱神。不再是为着祂的赏赐甚至祂赐 的丰厚的爱,而是「单单因为祂的缘故」而爱祂。  

人的爱自造物转向神自己,自神的形象转向神圣的本体。这不是像诺斯 底派对世界的轻视,而是释放爱以对着真正的目标--神而非世界。  

为了叫人可以自破坏性的爱--渴求必朽有限的事物--转向真正值得爱的无限 ,此所以修士们需以「苦行」来帮助自己。  

分别、孤立、贫穷、弃绝一切至最后灵魂的自我虚无,人对神的爱才得以自 世界和自我中转向,结束「偶像」崇拜的控制,最后叫所造的和我都因神的爱得 以真正自由,成为真正的自己,享受神的爱和神的「所是」。   这其中的层次为:  

由行动到默想。

由默想「基督为我」的历史到「在我里的基督」之默观。 静默引领我们意识他属灵的同在,在我的里面并叫我们里面神的形象得以更 新、复原,可视为那在我们里面的神的形象。 超越拔升,因为神的缘故,至与神相合至此,灵魂才回到了原来的家。爱满 了所受的祝福,热情与无限的欢乐,那像神的与神同在。  

四、 神秘合一与殉道  
神秘之路一直被描述为灵魂航往孤寂、静默、隔离、放弃世事世物,走入内 在空无,甚至放下一切属灵事物,而至灵魂黑夜的旅程。  

若我们深究这种经验,则发现与其说这是信仰性的,不如更是政治性的,在 殉道者身上,更多于在修士中。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试看狱中为正义被囚的人。与关爱者隔绝,失去一切人际关系,强迫性的孤 身独处,因酷刑而叫身体尝受极限。无名、无身分,只有号码,自我的认同摧毁 。在寂静的狱中面对「灵魂的黑夜」,如此的神秘经验更接近基督的本相。而它 真正发生的地方,其实是在「牢房」中。 为基督的真理作证,常是会受鄙弃、污辱、迫害、拒绝的,如此我们经验了 基督的历程,神秘者称此为一种「印证」,叫复活的基督可以因我们分享祂的受 苦,而生发显明于我们里面。  

Echhent称,受苦难是叫神在「灵魂中显现」的快捷方式,特别是当我们为真理 作见证时。神在牢狱中,在审问、酷刑、肉身的哀痛,灵魂的黑夜中。这便是殉 道者的神秘主义。  

当灵魂愿跟随基督时,必会在身体力行与政治行动中跟随了基督。十架的神 秘经历就在殉道者受苦的路程中,使徒与教会历史亦表明了这种殉道的门徒品质 。然这种为神殉道与士兵为国死的不同,在于他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因此 有基督复活极大的盼望。  

受苦所为基督教作的见证,是更深的一种与基督的团契,且为所有受惧怕者 宣示出来世的盼望为何。使徒教会既是建立在殉道与受苦之上,今日的教会恐是 离它的本色越来越远了。  

能够早点在灵修的密室中为囚牢的时刻作预备,未尝不是个智举。能够默想 复活主的伤痕以致于彻悟人命运中的软弱恐惧,便能在我们被迫与世界隔离前经 验救赎性的自由为何。  

同理于殉道者的特别神秘之路,我们在世上的「平常生活」亦有它的「静默 奥秘」与「殉道」之质。  

我们的灵经历「十架路」与「基督同死」不是只发生在属灵操练与公开的殉 道之时,而是可能在生活的寻常苦痛或为爱而受的苦当中。基督的受苦、被拒和 受钉的历史足以包容所有经历拒绝、苦痛与惧怕者的苦难。  

在基督里,每个受苦的人总可以找到安身之地而得医治与蜕变。基督的受苦 不只涵盖、医治了现今人的苦楚,也统摄了那未发生的将来之苦。因为这一切都 在神完全的审判当中,无一例外,无人可与基督无关。  

因此经历那「在我里的复活基督」之体验,不是只单在属灵默想的高峰,或 在死亡的幽谷里。而是何处有真爱的体历,何处就有简单的复活之体会。  

也许「平常生活」的神秘主义才是最深奥的一种。能接受生活中的「小」与 「平凡」才是真「谦卑」。因为在「黑暗时刻」,「起始」与「终点」是并存的 。在那刻,时间即永恒,永恒即时间。  

要寻找生命中特殊的「神圣时刻」(Kairos)其实很简单,也所以很困难。 这其中的秘诀就是常保「赤子之心」,或就如敬虔主义者常称的,简朴。  

五、 在神的里面看世界  
神秘主义常被责为轻看世界与肉身,更常被用来引证新柏拉图思想或诺斯底 主义的二元论。而且我们还能在神秘主义神学里看到泛神的思想描绘:「多即是 一,一即是多,在神里」。有修士在祷文中写道「一切的造物不过是神可触之物 的圣爱,是祂的美的反照,对我们的爱的文书。」  

神秘神学家并非不谙旧约中的「创造」教义。只是从神来看这世界,他们更 喜欢用如「日」之「照耀」、「洋溢」、「泉源」之美的意象。以致于在神的里 面观看世间便成为「回家」、「进入」和「融合」。  

从思想史角度来看,他们使用的是新柏拉图主义的语言,论到一切事物由一 与多衍流出来,又归于它。神学上,这是属「圣灵论」的语言。  

对照于世界的受造和神在历史中的「工作」,圣灵是「浇灌」在凡有血气的 (珥3:1,徒2:16),和进入我们心中的(罗5:5)。由灵,一个人才能重生(约 3:3)。「灵」的恩赐不是由「无中造出」的,而是由圣灵运行出来的。灵,生 命的赏赐者,藉由「永生」的「降临」与「住在里面」来「充满」一个人。  

圣灵的历史,从最原始的创造之时就有不同的神圣同在方式。人在肉身之中 及新天新地皆是神所居的「殿」(林前6:13-20)永恒的「安息日」,便是神的 安息并安息在神之中。  

因此圣灵的历史便趋向保罗那「泛神」语气的终局--「在神在万物之上为万 物之主」(和合本)"that God may be all in all"(或译为「叫神为万物并在 其中」)。(林前15:28)  

圣灵浇灌凡属血气的并被神所荣耀的新世界,这整个历史过程即是神秘主义 神学所谓的创造和救赎,只是他们以新柏拉图式的意味表达。「凡拥有神的,就 是以神圣方式领受神在他之中的,神必显耀在他一切的事中,他在每件事上亦必 得见神。」  

如此,我们来看这种泛神观点的世界观,其基础是上十架的基督。  

因为基督的受死,神将一切的邪恶、罪与责难因着祂无限的自我舍己与爱转 化为善、恩典和拣选。祂的受苦正是圣灵的奇中之奇,天下无可自外于基督受苦 之爱的大能。在如此的十架神之下,一切造物已是依祂而生,亦因祂被转化在祂 之中。  

没有十架的基督,神在如此的世界只怕是个幻象罢了。若不能辨识神因祂无 尽的爱而受的苦,没有什么泛神论可以在这充满死亡的世界中站得住脚而不变成 「泛虚无主义」。唯有清楚「上十架的神」,才能给予在神里的世界观一个坚固 的基础。因此是在这十架之下才得以有「神在万物,万物在神之中」的观点。  

那因「信」得见神在那「被神所弃的受钉者」的,必得以见神在万事万物之 中。正如一个人在经历死后,方在每一时刻更强烈的明白何谓生,因为他终于明 白生命中每一时刻的独特性。  

这样的世界观正是受逼迫者和殉道者的体验,也是神秘主义者在灵魂黑夜和 寻常生活中的看见。(罗11:36,徒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