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et revelabitur quasi aqua iudicium et iustitia quasi torrens fortis

 

永别了,小凯!
  ----- 在杨小凯教授追悼会上的讲话
  
  IAN HARPER
  2004-07-14
  
  受小娟之托,今天能站在这里向我的同行,好友和教友小凯弟兄最后作别,我深感荣幸。我于2001年在他患不治之症前不久认识小凯,尽管更早约10年前已闻其大名。人生有缘,我太太也在MONASH经济系任教,办公室还与小凯相邻。
  小凯的一生只能用不同凡响来形容。他1948年出生于深具文化修养的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家庭。父亲杨第甫先生,一度出任湖南省政府秘书长要职。母亲陈素女士,则是总工会主席。“严父慈母”,具有国学背景的父亲注重灌输儒家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相对而言母亲更为崇尚个人自由与尊严, 对弱者充满同情与爱心。小凯深受熏陶,与两个妹妹,杨晖与杨小成——两位女士分别从中国和美国赶来,今天同我们一起与小凯最后道别——在关注时政和追求知识的气氛中成长。早慧的小凯很早就显露出不凡的潜质,必将大展宏图。
  早在中学时代,小凯政治上已相当活跃.亲眼目睹了父亲1959年因批评当局的”大跃进“政策政治上陷入麻烦。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爆发,年轻的小凯深受震撼,父亲政治上的受挫促使他开始怀疑共产主义的信条,重新审视和分析以前的信念和社会形势。他积极投身学生造反运动,参与了一些不见容于当局的激进组织。
  
  19岁时小凯以学名杨曦光撰写《中国向何处去》,公开批评共产党权贵。其异端思想在全国激起轩然大波,广为传播,被最高当局点名批判。洛阳纸贵竟换来十年炼狱。起初,人们很难相信这种对共产党政权深具批判锋芒的文章出自一位弱冠之年的年轻人。怀疑与灾难降落在父亲杨第甫与母亲陈素身上。极度痛苦与绝望之下,母亲陈素女士于1968年初自尽,同年小凯入狱。
  
  小凯入狱时尚未完成高中教育。不可遏制的求知欲将他从令人窒息的劳改生活中拯救出来。他四处寻找政治犯中的学者拜师切磋,广泛阅读,甚至还自修了微积分。他开始深入思考政治经济学的艰深问题,这些思考若干年后将在他突破性的经济理论研究中开花结果。
  1978年小凯的妹妹杨晖女士接他出狱。小凯服刑期间,远在乡下插队的杨晖年年千里迢迢去探视,惊心呵护苦难中的哥哥。这种亲情一直贯穿小凯的一生。若干年后小凯写到,在他获释那一天,杨晖让他联想起他们的母亲,“庄重而美丽”。小凯迅速振作起来。为避开政治麻烦,他重新使用乳名杨小凯。家人帮助下,在一家印刷厂找到一份校对工作,同时在湖南大学旁听。
  正是在这段日子,小凯认识了未来的夫人,小娟(英文名JEAN)。他们在同一家印刷厂工作,建立起真挚的友谊。 1980年小凯受聘于声誉卓著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去了北京。天涯咫尺,书信传情。两人于1981年2月,中国农历新年前后成婚。
  
  小凯的学术事业开始腾飞。1982年,受聘任教于武汉大学,次年得到福特济基金会资助赴美国普林斯敦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小娟与小凯再一次天隔一方,惟赖鸿雁传书。克服重重困难,小娟终于携XIAOXI在NEW JERSEY与小凯重新团聚。
  取得博士学位后,小凯在耶鲁大学作1年博士后研究,受聘来MONASH任讲师。 1988年,小凯决定携四口之家(JAMES1987年出生)定居墨尔本,而不是学成回国。这一选择反应了小凯渴望一家人避开政治迫害安心作研究的迫切心情。耽误的时间太多了。
  诚如GILL PALMER 教授所言,小凯从讲师作到讲座教授, 在MONASH辛勤工作16年。小凯学术生涯上的成功怎么形容都不过分,其学术成就的影响之深远今日尚无法充分估价。其工作兼具原创性和拓展深化的巨大空间,假以天年,他很有可能成为第一位为澳大利亚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以机敏诙谐著称的小凯从前的一位同事,曾戏言凡是姓名可简写为“X.Y.” 的将注定成为伟大的经济学家!小凯的学术同行不仅推崇和敬慕其成就,亦深爱其人。深受小凯感召和激励的众多学生和学者必将继往开来,告慰小凯的在天之灵。
  不负父母与姐妹之厚望,小凯果然英明远播。国际上小凯主要以经济理论家知名,而在中国,小凯作为一名对中国的政治经济观察敏锐的时政评论家亦声誉卓著。抱赤子之心,小凯在两岸三地发表了大量的演说与文章,于推动中国的改革事业不遗余力。他的文集<<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在1997-1998中国畅销书排行榜名列前茅。
  耀眼的成功背后,小凯付出甚多。毕其一生,小凯大多数年华里孜孜以求事业上的卓越。2001年患绝症后,小凯回顾平生时深入反思,“我太专注于事业,一切以事业为重。花在孩子们身上的时间太少了。对在中国迫害过我的人们充满憎恨……对世俗功名的孜孜以求令我身心疲惫”。最后的三年里,他专注于向更高的境界迈进。
  女儿小溪脑瘤痊愈不久,小凯开始来GWAC参与教会活动。小溪在她非常困难的时候接受了耶稣基督,加入了教会。疼爱女儿的父亲试图深入理解这些变化。不久,小凯有了类似的宗教需求。开始接受来自慈爱我主的荣耀。
  小凯2002年2月17日受洗。正象今日许多在坐的朋友和小凯的学生所亲眼历见,小凯的归属我主,改变了他的生命。小凯又一次感受到时间的紧迫。他尽力与孩子们增加沟通,包括1994年才出生的幼子Eddie。与此同时,他与太太小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深深相爱。据小娟讲,小凯生命最后的三年,是他们23年婚姻中最美好的岁月,尽管死神的底摩克利斯之剑随时会落下。信主后,小凯的生死观变了。受洗仪式上,小凯说:“我内心非常平静,不再恐惧死亡。”小凯辞世前几天,我坐在他的床边亲眼见证他内心的平静与日俱增,不再有对死亡的恐惧。他柔声说:“我想现在就去天堂,”然后闭上眼睛,面带微笑,期待我主荣耀的降临。
  朋友们,小凯让我告诉大家,对耶稣基督的认知,是他这一生最重要的体验—基督的福音是此世最伟大的真理。终生致力于发掘观念世界里的微言大义,小凯终于在耶稣身上发现了终极真理――在这里他发现了“无价的美丽珍珠”。他希望诸位能理解这一点,并象他那样,自己去主动发现这一真理。
  在其自传体作品“牛鬼蛇神录”序言的结尾处,小凯有意写给那些对他个人由早年的极端左倾到后来的推崇市场秩序与自由主义的思想转变好奇的汉学家朋友,
  “掩卷沉思,读者们也许不仅能理解我个人的思想转变,他们也会经历其自身的思想转变。”
  今天,在小凯的信念之旅已到终点之时,重温小凯这段话,倍感涵义深远。
  
  前面已经提到,含义是“小胜仗”的小凯另有学名杨曦光,意为晨曦初照光芒四射。小凯仰赖对主的坚定信念超越世俗功利之念,意义更大,岂止是“小凯(小胜仗) ” --这已为他赢得永生。借用他最喜爱的圣经里的某个段落,我们的朋友杨曦光,已经超越了作为“征服者” 的杨小凯——他的灵已升入天堂,熠熠生辉,在主耶稣慷慨赐予每一位诚信者的光华里翱游。
  
  
  
  (孙广振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