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网站首页 |公法评论|公法经典|公法专题|公法案例|公法论文|公法文献|资料下载|西语资源|公法史论|公法时评|公法新闻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欢迎访问公法评论网。浏览旧站请进:经典旧站
公法评论网全站搜索: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您现在的位置 : 公法新闻 文章正文
中国的印度洋战略露出端倪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时间:2013-08-03 11:21:44点击:0

● 中评社 
 
  中国与缅甸的石油运输管道不久前竣工验收,使得中国石油巨轮彻底摆脱了马六甲海峡的束缚。而中国和巴基斯坦即将联合修建的跨国铁路,则使得中国在印度洋的战略布局露出端倪。
  长期以来,某些西方国家始终想要把中国限制在太平洋的第一岛链,从而使中国成为一个永远的大陆国家。尽管近些年来,中国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地向太平洋挺进,但是,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传统的地缘政治关系决定了,中国走向海洋大国的过程中,必须寻找第二个突破口。高高耸立的喜马拉雅山,不仅是中国天然的屏障,同时也是中国走向印度洋的一个巨大的障碍。中国始终想要把自己变成一个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世界强国,如果不能在印度洋寻找自己的突破口,那么,中国的强国梦就很难实现。
  正因为如此,中国始终致力于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通过借助于东南亚国家的港口,为中国产品出口开辟新的通道。中国和缅甸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建设虽然历经波折,但在中缅两国的努力之下,终于如期竣工。中国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再也不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石油巨轮直接停靠缅甸的港口,通过石油运输管道可以源源不断地送往中国的西南地区。这样的运输方式不仅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而且提高了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安全指数,使中国的能源安全不再受制于人。
  近些年来,缅甸进入政治活跃期,缅甸的民主党派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正在逐步地取得执政地位。缅甸政府顺应民意,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所有这一切,虽然在短期内会给中缅两国之间的运输管道合作带来一定的困扰,但是,从长期来看,民主富强的缅甸更有利于促进中缅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可以肯定的是,正式投入使用的中缅石油管道运输线路,不仅会大大节省中国的能源进口成本,同时也会给缅甸政府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这是一个双赢的国际合作项目,它给缅甸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同时也让中国打开了印度洋的大门。
  但是,这条能源运输管道毕竟无法解决中国的货物出口问题,也无法解决中国与印度洋国家的人员交流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在中国和印度洋之间修建一条畅通的铁路,促进中国和印度洋国家的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巴基斯坦作为中国友好邻邦,为中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位于霍尔木兹海峡出口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不仅是一个世界知名的优良深水港口,同时也是一个新加坡政府企业长期经营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好的国际港口。如今新加坡将所有的权利和义务都转让给了中国,为中国与巴基斯坦开展长期合作铺平了道路。中国决定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出发,修建一条直通中国的铁路运输线,向中国的西北地区输送能源,并且开辟中国到巴基斯坦的客运专线,这不仅会大大缩短中国进入印度洋的距离,而且也为巴基斯坦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正因为如此,巴基斯坦历届政府非常支持修建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跨国铁路,并且把修建这样的铁路作为政府一项优先考虑的政策。虽然巴基斯坦政权更迭频繁,但是,每一个执政党的领袖都赞成这样的计划,并且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国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投资建设。这是中国长期在巴基斯坦经营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巴两国保持长期友好稳定政治关系结出的硕果。
  可以肯定那是,今后中国在印度洋的商业存在将会越来越多,中国在印度洋的身影将会越来越高大。中国在印度洋的商业存在,不会损害印度洋国家的利益,相反地,中国在印度洋和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有利于印度洋周边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稳定这个地区的局势。
  现在唯一令人感到担忧的是,作为印度洋的大国,印度是否会在中国的印度洋战略中扮演消极的角色。近些年来,印度始终致力于成为地区大国,把印度洋看作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是,由于印度长期与巴基斯坦关系紧张,在与其他南亚国家发展关系的时候,彻底奉行大国沙文主义,因此,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经营并不顺利。中国的到来很可能会让印度心存芥蒂,也可能会让印度采取一些对应措施,给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商业发展制造障碍。但是,只要中国坚持透明化的原则,在发展与印度洋其他国家关系的同时,始终与印度保持对话和交流,那么,印度不是中国进入印度洋的障碍,反而会成为中国进入印度洋的合作伙伴。
  这不是乐观的估计。中国国务院总理到印度访问,已经为中印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决定投资印度基础设施项目,而印度则公开鼓励中国帮助印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有可能会让中国和印度这两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在印度洋地区结成经济共同体,共同对付可能到来的战略挑战。
  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对中国的崛起始终抱有谨慎的态度,一方面美国政府高官不断地宣扬中国威胁论;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制定亚洲政策的时候,不得不采取积极务实的态度,与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中美两国战略对话会议的内容不断增加,中美两国元首的会晤更加频繁,所有这些都说明,美国决定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并且准备采取更加积极务实的态度与中国进行战略对话。尽管美国在东亚地区给中国制造了不少麻烦,甚至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的问题,在领土主权方面牵制中国。但是,面对中国的不断强大,美国政府已经深切地意识到,传统的地缘政治关系必须改变,中国走向太平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美国在印度洋地区合纵连横,试图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重蹈太平洋的覆辙。正因为如此,美国虽然对中国寻找印度洋出海口感到不快,甚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中国制造麻烦(譬如,暗中支持缅甸政府破坏中缅两国业已达成的合作协议),但是从整体而言,美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甚至不如在太平洋的影响力,要想全面阻挠中国与印度洋国家合作,美国心有余而力不足。
  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昂首挺胸走向印度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就会面临更大的挑战。首先,中国必须充分了解东南亚国家政治的复杂性,未雨绸缪,防止由于政权的更迭或者政变的发生,而导致中国的重大利益受到损害。中国与缅甸合作修建大型水库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中国水电公司已经投入巨额资金,在缅甸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缅甸地方政府的反对以及中央政府的顾虑,使得大型水库项目被迫搁浅,中国遭受巨大损失。今后中国在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过程中,既要在合同中增加有关政治风险的预防条款,同时又要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国际工程投资合作的商业惯例,增加有关临时仲裁的条款,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中国在印度洋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周期相对较长,投资收益回报相对较低,如果面对突发性的政治风险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那么,中国企业的利益就会遭受重大损失。因此,除了充分了解合作国家的政治关系之外,中国政府应当对中国企业走向印度洋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进行全方位的辅导,帮助中国企业制定更加合理的合同条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政治风险转化为法律风险,并且通过可控制的解决争端机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中国再也不能为了政治的利益而在商业活动中作出巨大的牺牲,也不能因为解决商业纠纷而损害中国与印度洋国家的政治关系。中国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到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签订有关合作协议的时候,对可能发生的政治动荡、军事政变以及其他可能导致“合同落空”的情形作出明确的规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国的利益。
  其次,必须充分考虑到商业存在的战略价值,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战略利益。从短期来看,中国在印度洋地区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很可能会面临亏损的局面。新加坡之所以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撤出,就是因为巴基斯坦长期动荡不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作为印度洋上的重要港口瓜达尔港缺乏货物来源,单纯依靠新加坡的经济实力,根本无法在印度洋发展转口贸易,正因为如此,新加坡在投入巨额资金之后,不得不遗憾地撤出这个印度洋上的深水良港。
  中国之所以愿意继续投资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不仅仅看到其中的商业发展前景,同时也看到了其中的军事战略价值。今后中国在亚丁湾巡逻护航的军舰,可以停泊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进行军事补给,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地减少中国军舰在亚丁湾地区护航的成本,而且也可以给中国军人提供更好的福利。正因为如此,中国在经营瓜达尔港的时候,应当与巴基斯坦政府签订一揽子协议,为进一步扩展这个深水港口的用途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
  总而言之,中国正在借助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在印度洋进行战略布局。中国的印度洋战略不会给该地区的国家带来任何的麻烦,相反地,会给该地区的国家带来发展的契机。中国政府应当对中国企业进入印度洋制定更加详细的规划,并且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中国进入印度洋的良好开端,通过深化中国与印度洋国家的贸易合作,为中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链接:中国的印度洋战略露出端倪,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未知】
阅读排行
· 崔卫平:倪玉兰,倪玉兰
· 起底富豪郭文贵:在北京号称战神 领导都怕他
· 【特稿】郭文贵夺富记
· 吴晓波:中国进入政商博弈新周期
· 修远基金会:新时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及未来的可能挑战
· 甘阳:古典学和中国学术共同体
· 周永康的红与黑(一至五)
· 数万人游行示威 成都西安等地爆反日游行
· 余英时:中国转一个身非常困难
· 徐友渔:国家更应该为文革道歉
相关文章
·宋涛、陆大道:大国崛起的地...
·张皓:蒋桂南撤之争与解放军...
·黄朴民 孙建民:从刘伯温的...
·余盛峰:超国家宪法的历史演...
·黄朴民 孙建民:韬光养晦 ...
·葛汉文:大战略的演进、机理...
·李 猛:从“士绅”到“地方...
· 黄裕生:论国家与道德——...
· 李洁非:九一三事件后毛泽...
·时殷弘:武装的中国:千年战...
公法评论网建于2000年5月26日。本网使用资料基于学术研究之目的,如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范亚峰信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投稿,欢迎推荐文章。
© 2000 - 2024 公法评论网 版权所有。
两足行遍天地路,一肩担尽古今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砥砺意志,澡雪精神。